潘能伯格:神学与哲学

潘能伯格,《神学与哲学》,李秋零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


前言

现代哲学中的科学论和语言分析也是很重要的,但是它们对上帝、人和世界的关系问题几乎没有贡献什么新东西。


导论

“言说上帝,这意味着言说一切现实的东西的创造性本原。”(页5)


第一章

哲学与神学关系的类型:对立;等同;哲学在神学之上;神学在哲学之上。


第二章 柏拉图

基督教对柏拉图哲学的接受:柏拉图关于神的学说(本原学说);与神相似的生活理想;认识论(光照说)。


第三章 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共相在物之先universalia ante rem

亚里士多德:共相在物之中universalia in re

唯名论:共相在物之后universalia post rem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1072b2,神是最高的理性,自身不运动但是吸引着其余的一切运动,如同被爱者运动爱者那样。

尼萨的格里高利:神的决定性的东西是他的无限性。


第四章 斯多亚哲学

斯多亚哲学对基督教的影响:逻各斯(区分出两种logos,其一是灵魂内部的逻各斯或思想,其二是从灵魂中走出的逻各斯或言辞);普纽玛观念;关于世界进程的预旨思想;关于信仰的认识论(受此影响的克莱门的表述:信仰是对上帝的赞同性承认,而信仰的确定性在于神圣的logos);自然神学(自然法);良知;义务伦理学。

斯多亚学派中关于自我保存和自我发展的自然本能的假设(西塞罗《论种种善与恶的界限》,卷二16章以下)成为近代思想中的因素(霍布斯)。


第五章 基督教对哲学的贡献

偶在观念的强调,例如司各脱。

基于偶在观念,基督教重视个体性。基督教的贡献:赋予一次性的尘世存在以永恒意义。“基督教的救赎福音把分享永生的盼望归给人的一次性的尘世存在,而且是归给在其灵肉统一之中的人。”(页130)

对无限者的积极评价,康托集合论。

道成肉身思想,包含着人与绝对者和解的思想,这种和解从而是人与人互相和解的基础。


第七章 近代哲学

实际上,在17世纪和18世纪早期,笛卡尔被视为新的上帝学说的创始人(而非什么“我思”的人类中心哲学):上帝是其他一切事物的根据,因为我们通过直观无限者而使得其他一切认识得以可能。(页167-174)

洛克的经验论。强调经验科学中意见的多样性,从而是宽容他人意见的必要性。


第八章 康德

康德把无限的世界理解为具有纯粹的力学上的安排。

先验的托马斯主义,代表人物马雷夏尔(Joseph Marechal),他的追随者之一是卡尔·拉纳。(页252-253)


第九章 早期唯心论

费希特强调眼睛的隐喻,页260注3。亨利希《费希特的原初洞识》。费希特强调自我。

早期谢林强调自然。


第十章 黑格尔

《精神现象学》描述了意识通过对自己的反思而达到关于自己的真理的意识。


第十一章 黑格尔之后的人类学转向

费尔巴哈,马克思,施蒂纳,克尔凯郭尔,狄尔泰。

海德格尔与神学。荣格,Das Denken des Seins und der Glaube an Gott: Zum Verhaeltnis von Philosophie und Theologie bei Martin Heide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