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四月, 2021的博文

基督教神学原理

约翰·麦奎利,《基督教神学原理》,何光沪 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 第一章 导言 神学:参与、反思和表达一种宗教信仰。(页1) 神学的构成要素:经验、启示、经典、传统、文化、理性。(页4)神学必须在这些因素中保持一种平衡,若厚此薄彼则易陷入异端。 宗教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哲学、历史、人的科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和自然科学。 本书的神学方法:现象学(细致地分析描述现象自身表现出的东西),诠释,应用。(页31-34) 神学的分类:哲理神学(自然神学)、象征神学(教义神学)、应用神学。 第一部 哲理神学 Philosophical Theology 第二章 哲理神学的任务 哲理神学的任务是用一种尽可能准确的哲学语言去表述宗教信仰的假设。它类似于传统自然神学。 传统自然神学(理性地证明神学讨论对象的实在性)批判:(1)哲学批判,例如休谟、康德;(2)神学批判,例如加尔文、巴特——但作者认为这有点夸张,以至于贬低人的理性。 作者的哲理神学(作为新式自然神学)与传统自然神学的区别在于:前者(1)更根本地探究宗教信念的本源(宗教确信来自何处?——要追问启示的普遍可能性);(2)方法论上采取描述性的而非推理性的;(3)实存论的而非唯理论的。 哲理神学的出发点是人本身。 哲理神学的方法:描述 (现象学)。 第三章 人的实存 若要说明信仰是什么,必须从人性的共同基础出发。 人是什么?→人不同于其他世上事物的东西是什么?→实存,即站出来,即实存者能够向自身揭示自身的存在,即实存者能够超越自身(如“我恨我自己这么做”)。 人的实存具有两极性:可能性与事实性、理性与非理性、责任感与无能为力、忧惧与希望、个人与社会。 实存有时会进入混乱状态,换言之,实存的混乱是一种病态,彼时实存的结构分崩离析。在此,可引入罪的概念——一种隔绝、失去目标或堕落,即一种更深层次的疏离。要么向萨特那样承认这是一种荒谬,要么“我们就在这种状态中去探寻一个更深远的方面”,即恩典。(页68) 自我。柏拉图认为,自我就是作为实体的灵魂。亚里士多德认为,自我是灵魂加肉体。作者主张,把自我理解为一种时间性。真正的自我意味着达到了统一的实存。(页71)死亡,表明了虚无,要么像萨特那样承认无意义(醉汉和伟大政治家,二者都无意义),要么看到“ 更广阔的存在支持着并补充了我们有限的存在的贫乏遗产 ”(页74),后者这种

拥抱战败

约翰·W·道尔,《拥抱战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胡博 译,北京:三联书店,2006年。 日本战败后,美军对日占领,为首者麦克阿瑟。 战败之初,日本社会疲敝,十分凄惨,犹如亡国。回国老兵受歧视,许多孤儿。 美军占领日本,其政策是自上而下的非军事化和民主化。美军,尤其是麦克阿瑟(几乎很少和日本人接触),带有种族优越感的传教士热情,试图让日本西化。(页48-49) 当时日本社会虚脱,人民绝望虚无。就孩子的游戏而言,有模仿日本女人给美军拉皮条卖淫的“潘潘panpan”游戏。(页80)1948年,当许多日本人居无住所时,日本政府还要支付美军的住宿生活费。(页84)从国体到肉体,性商业化潮流。【值得思考的是,基督教难道是麦克阿瑟式的宣道信仰吗?没有与贫苦人真正同在。】 美军占领日本期间,麦克阿瑟几乎从未接触日本人。(页178)美军的优越性还体现在公众场所,例如张贴“根据占领军命令”,例如在剧院、高尔夫等场所标明“日本人禁止入内”。(页181)同时,对美军的任何批评都被审查和禁止。(页184)【新殖民主义】美军的假设:西方的文化价值高于东洋的。(页184)“麦克阿瑟经常宣布,他仅有的领路人,是华盛顿、林肯和耶稣基督。”(页195) 美国的伪善。美国号称对日本进行民主化,但同时对左翼(特别是共产党)的崛起采取打压措施。(页243-244)“6月6日,麦克阿瑟将军下令对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体开除公职。”(页412)【只有自己搞建设,才真的是自己的;靠别人的东西终归是别人的。】 裕仁天皇努力使自己免于战争责任,并且保留住天皇制。(第九章、第十章) 谁为日本军队的侵略暴行负责?东京审判(带有美国好莱坞风格,集法律、政治和作秀于一身)——一小撮军部的阴谋主导者。(第十五章) 谁为战败负责?——日本的科学技术的欠缺。(第十六章) 第十四章记载,美国占领军对日本的言论审查制度,日本人甚至不被允许阅读胜利者掌握的所有信息。(页385)也不允许关于核爆炸的后续记录见诸报端。(页391)在1948年前后,出版审查由事前变为事后。(页408) 麦克阿瑟回国后,在听证会上表示,德国人是成熟的民族,而日本人像12岁的孩子。(页540) 占领军改造日本期间,未能抑制日本官僚政治的影响。(页548)

圣经目录及版本

圣经 旧约:梅瑟五书、史书、智慧书、先知书、小先知书 新约:福音、宗徒大事录、保禄书信、公函、默示录 原文 Rudolph, Wilhelm, et al. Biblia Hebraica Stuttgartensia . Stuttgart: Deutsche Bibelgesellschaft, 1977. Aland, Barbara, et al. Novum Testamentum Graece . Stuttgart: Deutsche Bibelgesellschaft, 2012. 中文 《圣经》和合本,香港:香港圣经公会,1995年。 《圣经》思高本,香港:思高圣经学会,1968年。 英文 Coogan, Michael David, et al., eds. The New Oxford Annotated Bible with Apocrypha: New Revised Standard Version .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The Bible . 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 Grand Rapids: Zondervan, 2011. The Bible . New American Bible Revised Edition, Philadelphia: American Bible Society, 2011. 德文 The Bible , Lutherbibel, Bellingham: Faithlife, 1912. The Bible , Hoffnung für Alle, Grand Rapids: Zondervan,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