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县干部
冯军旗,“中县干部”,博士论文,北京大学,2010年。
中国政治有两个特点:一是上下同构,上层和下层的政治有很多的类似性。二是政治的精英性,从古至今,中国一直是“精英治国”,革命无非是新的精英打倒旧的精英。(页13)
年龄规范引发的另一个问题则是干部的年龄造假问题。这个问题虽然无法统计,存在却是不争 的事实。当我问个别干部的年龄时,他们常笑说是档案年龄还是实际年龄,充分说明了这一问题的 存在。年龄造假问题直接关系到权力的得失和各种待遇的有无。因为年龄一旦到站,带来的就是权力和待遇的丧失,所以这个问题实在是个大问题,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因而把年龄改小几岁,多掌几年权力,也就是非常可以理解的事情。对此,一位科级干部说: “我所知道的改年龄的就有 2 个,一个把年龄由 1953 年改到 1958 年,一个现在在外县做组织 部长,管这事,更容易改了,有人根据他的年龄倒推,他 9 岁就做民办教师了,怎么可能?在不在 领导岗位,差别太大了,在领导岗位,有车坐,有烟吸,有酒喝,还有各种特权。不在领导岗位呢, 有人编了个顺口溜,‘上午县城转半天,中午回家吃干饭,到了下午接着转。’不仅待遇没有了,转 了半天吃饭的地方都没有,原来在外吃饭省家里,现在在家吃饭耗家里,一反一正,你想想。”(访 谈,2009)(页33)
很多干部说,中国机构膨胀的根子之一就是进口不严,但是“请神容易送神难”,一旦被精简,被端饭碗,往往引发不稳定事件,甚至引发血案。(页37)
中国的单位制度既造成了单位壁垒和单位分割,也形成了各种单位进入门槛和各种单位内部劳 动力市场。单位等级和单位权力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形成了中国人 “想象的共同体”的所谓好单 位、一般单位和坏单位,这使得单位的差别演化为干部的人生际遇和命运差别。因此,如何能进入 具有优势权力资源的单位就成为很多中国人一辈子追求的目标。(页54)
初职在哪个单位圈内就业,将对干部的成长产生深远影响。(页56)初职分布在一级机构的干部,其成为领导的可能 性明显比在二级机构的要大,其在政治阶梯上升的也明显快。按中县干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起 点高,进步快;起点低,进步慢。所以初职的分布对一个干部的整个政治生涯都有重大的影响。(页60)
改革其实就是权力、利益和资源的再分配,就是把一些权力和利益还给社会。改革,某种程度上就是权力集团和利益集团的自我削弱。(页58)
中县是一个关系网络编织起来的社会,中县人的基本行为逻辑之一就是遇事情要托关系,找门路,在涉及到就业这样的人生大事时,更是如此。(页63)
“逢进必考”、“公开招录”这些市场化竞争机制是改变单位自繁殖和关系安排的两大制度设计。(页65)【可见自由市场的作用】
1978 年以来,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很多单位也发生了转型甚至大逆转。一些在计 划经济体制下差的单位或者一般的单位,比如农、林、水,比如土地、税务和广电等,成为市场经 济下的好单位。一些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好单位,比如商业、粮食、供销社、物资、外贸等等,却 时过境迁,成为市场经济下的劣势单位,一些单位甚至都已经不复存在。这是改革开放年代,关于 单位变迁最惊心动魄的故事之一。……物资局的命运为一些单位的盛衰提供了一种人力资源解释,也就是当一个单位处于发展阶段 时,不断扩张需要人,同时外面的人也千方百计往里进,这时,如果严把进口关,高标准进人,则 这个单位能够维持优势地位。但是,如果进口关不严,干部子弟、关系户和内部子弟汹涌而入,则 这个单位在达到人员承载的最高点后,必然内部管理混乱,效率低下,盛极而衰,甚至最后毁灭。从中县的实际来看,无论是商粮供等单位,还是已经不复存在的几个企业,以及现在的环保局、公 路局和县医院,都是这样的命运轨迹。而党政机关之所以不断运转,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再筛选” 机制保证了其补进干部的素质,同时严格的编制又使得其不致过渡膨胀。(页68)
这就极其真实地道出了那几年干群矛盾尖锐的原因所在,干部的工资来自于收取农民的农业 税,不收取农业税,干部就无法生活,从而进入可怕的官民“生存博弈”。对于干部来说,当然希 望多收一些,这样工资和福利就可以多发一些;对于农民来说,当然希望少收一些,因为这关系到 口粮问题。当干部和农民都为生存而发生严重冲突的时候,也是一个政权最危险的时候。很多干部 讲,那几年形势确实严峻,冲突不断,时有流血事件发生,当时农民就缺一个东西:枪,现在想想 都后怕。
在这些血淋淋的事实面前,2003 年,中县重新上收乡镇人财物权力,2005 年河南省乡镇机构 改革,精简分流,把乡镇编制和进人权上收到省,几年内只减不增。同时进行转移支付,保证干部 工资的发放,加上 2005 年农业税的取消,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了官民“生存博弈”的困境。(页70)
在中县,围绕副科级比较突出的一个现象就是隐性台阶问题。所谓隐性台阶就是同一级别内的 不同职务设置,也就是通俗讲的级别不变,职务却老变,打圈转。其实在中国当下的政治环境中, 各级副职都存在隐性台阶问题,而具体到中县,则在副科级和副处级上表现比较明显。(页76)
政—党螺旋晋升模式是中国(地方)政治精英晋升的重要模式,其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政治体制中的党政分开以及党政干部一元。党政分开导致的职能分化使得 政府系统和党委系统承担了不同的职能,并逐渐形成了“政府干事、党委决策”的基本分工格局以及党委系统比政府系统高半格的权力格局,这使得政府系统干部流动到党委系统,即使是同级别流 动,也被认为是一种晋升。政—党螺旋晋升模式使得干部先在政府系统历练,经受实践锻炼,而被实践证明能力更强,素质更高,经验更为丰富的干部进入得以党委系统,从而使得党委系统成为 政治精英人才的高地,并保证了党委决策的相对全面和正确,这无疑对于巩固政权,加强党的执政 地位,都很有意义,而且这本身也是党的领导地位的具体体现,所以,党政分开是加强党的领导, 而不是削弱党的领导,其要义就在于此。(页100)
多出干部的机构和岗位有这些特点:一是权力和资源丰富,在一个区域的位置重要。二是形成了“高进高出”的干部流动机制:组织部门会把能力强、素质高的干部放在这些位置,经 过几年历练后,委以更高的重任,从而形成了优势累积效应。这就是中国干部政治生涯中的关键部 门、关键岗位(“双关”)机制,即产生干部的摇篮。(页102)
乡镇工作特点。乡镇是综合全面工作,可以使干部得到全方面的锻炼。乡镇直接面对群众, 经常面对急事、难事和麻烦事,很多事情是县直部门工作的干部无法想象也是遇不到的。我在西城 乡时,一位副乡长说,一次他带队清理河道非法沙场,由于沙场有派出所长的股份,他刚到不久, 就过来 10 多部车,从车上下来几十个身着黑衣的黑社会人员,把他们几个干部团团围着,他当时吓的脸都白了。(页110)
中县干部津津乐道的一个事情就是其爱人从不坐县委书记专车,被作为廉洁事例而放大。真实原因是其爱人对汽油过敏,加上过于肥胖,每次外出都要工作人员用自行车驮送。(页128,注3)
从中县和北山市 2008 年的目标考核体系来看,同构性很强,主要指标体系基本相同,这就是 中国特色的地方目标考核体系:河南省把主要工作目标下达给北山市,北山市把主要工作目标下达 给中县,中县则把主要工作目标下达给乡镇,乡镇则把工作目标下达给村,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 色的“政绩同构”现象。
政绩同构意味着一旦一个任务纳入目标考核体系,就会成为各级政府共同的工作目标,一荣俱 荣,一损俱损。这既是国家能力的一种表达,也是中国举国体制的一种体现。(页131)
政绩型干部体制,需要以政治忠诚为基础,需要听话服从,而政绩也是围绕上级中心任务产生 的政绩,是需要上级认可的政绩。只有把忠诚和政绩很好的结合,才能有较大的晋升机会,这就是 忠诚—政绩激励机制的运行逻辑(杨雪东,2001)。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政绩工程等假政绩的关键是工作过“左”:运动型经济,命令型经济, 不从实际出发,急躁冒进,一刀切,行政干预,瞎指挥、乱折腾,经验和技术缺乏,逼民致富等等。而真政绩则有这些特点: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稳健推进,注意经验和技术的累积等等。
……一些干部提出要辩证看待假政绩的问题,一是威权型体制,一级压一级,有体制上的因素。二 是农业社会发展转型,很多东西需要探索。三是政绩工程都是集体决策,不是哪一个人的问题,同 时,领导的出发点往往也是好的,很多后果是预想不到的。四是存在信息失真,纠错机制滞后的问 题,很多领导不要说当时,就是事后也不一定知道真实的损失情况。五是经济环境的问题,很多干 部是在公有制的环境中成长的,接受私有制需要一个过程,完全转轨的过程肯定要付出代价。六是 盲目学习的结果,很多中县干部痛苦的思考就是:为什么江苏和广东等省集体兴办企业就能成功, 而中县集体兴办企业全是失败,为什么?(页150)
中县干部的关系运作,都是发生在“有事”的时候,比如谋求晋升、办事,或者看病、孩子上 学等等。干部平时编织关系、维持关系,目的就是一旦有事的时候动用关系。在当下的中国县乡干 部仕途中,比较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过度竞争”,也就是位置少,竞争者众,这一方面使得组织 可以优中选优,把更有本事,更有能力的干部选拔上来;另外一方面则造成关系运作的盛行。(页165)
李书平说,想想一路走来,竞争太激烈了,每进一步都很难,都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很多时候 都身不由己。李书平竞争成功的结果是,她后来晋升乡镇党委书记,现在则在为晋升县领导努力。而刘艺美的仕途已经到顶,现任仍是某群团一把手,也就是说,机会就那么 1—2 次,错过了,这 一辈子仕途也就结束了。(页166)
拉票行为其实是个多重博弈,其开始是拉票的胜出而又没有受到惩罚,从而引来更多的仿效, 直至现在的普遍化,如果都拉票的话,最后的投票结果应该和不拉票是一样的。但是,拉票的范围 和投入肯定是有差别的,这种差别才真正决定投票结果,所以,拉票很考验一个干部的魄力和投入: 也就是拉了多少人,有没有都送到。拉票普遍化的一个结果是,拉票成为一种追求进步的信号,一 个干部只有拉票,大家才认为他在追求进步,在为晋升而努力。而如果一个干部不拉票,大家会认 为他没有想法,不追求晋升结果的发生,出于不浪费一票的考虑,大家也会投拉票的干部一票,更 不用说请客,送红包,一定可以带来感情的亲近和被尊重,也就是感情是可以收买的,这是人性基 础。很多干部说,一个干部给我送了 1 千元,另外一个干部只打了个招呼,即使另外一个干部更有 能力,我投票给谁?肯定是投给我送 1 千元的那位,这是人之常情,也是人家付出的回报嘛。反之, 则是不合情理了。(页170)
原来,袁维朝向市委组织部反映曹生富有拉票行为,在投票之前,每位投票人得到了一份曹生 富的个人材料,上面写了曹生富近些年的工作和成绩,这被袁维朝认为是非正常活动,是拉票。市 委组织部调查后认定举报属实,结果,曹生富因为搞不正常活动而被否决,袁维朝后被任命为县人 大主任。曹生富后来成为县长级干部,县委顾问,等于是虚职。
我 2009 年对曹生富访谈时,曹生富仍然恨恨不平,他说,当时发放资料的事,自己不知道, 是县委组织部的好意和自己的秘书所为。而且,发一个情况介绍也没有什么不妥,离西方选举大规 模的宣传相差甚远,介绍一下自己,让投票人更了解自己,有何不妥?
竞争失败给曹生富很大打击,有半年多他都失眠,想不通。而竞争胜利的袁维朝并没有过多享 受胜利的果实,他处于中县干部的舆论非议中,1 年多之后,袁维朝被查出肝癌晚期,不久去世。去世之前,托话给曹生富:早知今日,何必当初。(页171)
如果说政治运动式的反腐是明的群众监督,举报 则是潜于水下的群众监督,看似水面平静,实则暗流涌动。这也意味着,在中国,做官之要在于做 人。一个有道德,各种关系处理良好,又具有政治智慧的官员基本上是安全的。一位中县纪委领导 说,举报的都查不过来,怎么可能主动出击呢?所以,越没有人举报,或者越较少的人举报,一位 官员的安全指数也就越高。而如何不被人举报,如何少得罪人,则是一个官员的立身之基。(页179)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从传统的肉体折磨演化 为精神折磨。传统的严刑拷打由于后果太严重,现在基本被放弃,而代之高科技的精神折磨。比如 高强度的电灯烘烤,高分贝而又定时的噪音器以及人海战术,轮番上阵审问等,其基本的目的就是 使得问题干部精神崩溃,而招供了事。……“抗拒从严,回家过年;坦白从宽,牢底坐穿。”(页180)
纪检监察制度也提供了打击异己的组织化管道,现在常见的实践就是政治问题经济化解决,也就是往往通过查处政敌的经济问题来达到打倒其目的,所以,经济问题的根源还是政治问题。(页181)
据计生部门统计,30 年来,中国由于实施 计划生育这一政策,取得了少生 4 亿人的巨大成绩。如果数据属实的话,这大概是人类历史上最大 规模的针对自身的生物工程了。但是,在中国乡村,计划生育的每一步,都充满了血腥和暴力。一 部计划生育史,就是一部中国农民的血泪史。……“计划生育,断人子孙,灭人香火,谁都会恨你一辈子。不采取措施完不成任务,采取措施又良心上过不去,乡里乡亲的,太难了。”(访谈,2009)(页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