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道德心理学研究的进路,出路与回路——兼评李义天的《美德之心》

李建华. (2022). 当代中国道德心理学研究的进路,出路与回路——兼评李义天的《美德之心》. 哲学动态(4), 5-14.


本文分析了当代中国国内学界道德心理学的研究现状:其研究进路大致有德育心理学、道德哲学、实验伦理学和美德伦理学四种进路。


德育心理学应该是开启了道德心理学研究之先河,为开创中国道德心理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形成了道德心理学研究的独特进路与范式。德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著作有郭本禹、杨韶刚主编的“德育心理学丛书”,杨韶刚、郭本禹主编的“道德教育心理学译丛”,李以洪主编的“曼茶罗丛书”,韩进之、王宪清的《德育心理学概论》,朱仁宝的《德育心理学》等。德育心理学的学科定位是“研究德育与人的心理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朱仁宝,第15页),是德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属于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是研究在社会和教育影响下,个体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韩进之、王宪清,第7页)。德育心理学所涉及的主要问题包括人的品德心理结构和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品德在个性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道德品质培养的途径、品德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品德不良的矫正等问题。(参见同上,第8页)


道德哲学进路主要是以提炼道德心理学概念和构建道德心理学理论体系为目的,其研究方法主要是从心理现象上升到理论抽象,通过逻辑推演而完成学理论证,形成独立的知识体系。道德哲学研究进路的道德心理学成果主要有:曾钊新的《道德与心理》《道德心理论》《道德心理学》,陈根法的《心灵的秩序——道德哲学理论与实践》,马向真的《道德心理研究》,袁晓琳的《道德心理学》等。基于道德和心理的内在关联,创生出道德心理概念,是这种研究进路的主要特征。


实验伦理学进路的道德心理学研究就表现出特别的“可信”“可靠”和“管用”。实验伦理学“试图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回答伦理问题;与以往的道德心理学不同,它不仅研究个体的道德行为,还研究情境、社会和文化的制约因素及其影响”(彭凯平、喻丰、柏阳,第15页)。实验伦理学的最大特点是用科学的实验理论与方法来研究道德问题,如人性的道德假设、情绪对道德选择与判断的影响、个人与情境对道德的影响、普遍道德原则与文化差异等问题。(参见同上)


中国学者在介绍赫斯特豪斯(R.Hursthouse)、斯洛特(M.Slote)等人的著作和思想过程中,敏锐地看到了美德伦理研究的道德心理学转向,表现出极高的学术自觉。李义天的《美德、心灵与行动》《美德之心》,余友辉的《古希腊道德心理学研究》等著作就是这种学术自觉的成果。美德伦理学研究之所以会转向对道德心理的关注,“不仅是因为美德伦理学是一种注重行为者内心品质的学说,更是因为美德伦理学试图修正乃至还原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道德考虑的真实情况”(李义天,2016年,第20页)。道德思虑本身就是道德心理活动,道德行为总是起因于心理驱动,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等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这正好是规范伦理学所忽视的。从美德伦理去探究道德心理问题,既成全了美德伦理学,也深化了道德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