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深于《易》”论

陳雄根(2015)。“孟子深於《易》”論。嶺南學報,(印製中),11-32。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P20210412005-201506-202104160013-202104160013-11-32

本文给出《孟子》与《易》相合的共计20条条目。

AI:

这篇论文题为《“孟子深于〈易〉”论》,作者为陳雄根,发表于《嶺南學報》第三辑,旨在回应一个常见质疑:孟子是否真的“深于《易》”?尽管《孟子》一书中未直接引用《易经》,但作者通过细致梳理,论证孟子的思想体系中确实深含《易》理。

文章主要观点如下:

  1. 回应疑问:虽然《孟子》不引《易》,但其思想深合于《易》之理,尤其体现在诸多核心概念与《易传》一致,如“时”、“义与利”、“仁者乐天”、“性善论”等。

  2. 列举二十条具体对应:作者逐条列举孟子思想中与《周易》及《易传》相契合之处,包括:

    • 义利之辨 与《乾卦》《文言》“利者义之和也”

    • 与民同乐 与《豫卦》《兑卦》

    • 以战为喻 与《师卦》

    • “后必有灾”、“反其本” 与《复卦》

    • 恒心论 与《恒卦》

    • 时机与顺时 与《豫卦》《大过卦》《革卦》等

    • “浩然之气”、“勿正勿忘” 与《乾卦》《无妄卦》中的“自强不息”“无妄之往”

    • “畜君” 与《小畜卦》《大畜卦》

    • “善与人同” 与《同人卦》

    • “性善说” 与《文言传》“性情”“神明之德”等

    • “理与义” 与《说卦传》“理于义”

    • “深造之以道” 与《系辞传》“深极而研几”

  3. 成书先后与互发义理:作者参考李零、金景芳、李学勤等人的研究,倾向认为《易传》成书早于《孟子》,但即使有部分《易传》可能受《孟子》思想影响,其所阐义理亦与孟子一致。

  4. 援引焦循之说:多次引用清儒焦循《孟子正义》中的论证,支持“孟子深于《易》”之观点。

结论:通过系统论证和文本分析,作者认为“孟子深于《易》”确属可信之说。孟子虽不明言《易》,但其哲理融贯《易》之义理,应视为深通《易》的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