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鸿信:系统神学
林鸿信,《系统神学(上册)》,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2017年。
引言
神学的定义:神学是信仰的投入性反思。(页2)
第1部 绪论
第1章 导论
例子:好撒玛利亚人。神学作为反思,就是不断从“我可以爱谁”中发现自我的骄傲,并转向寻找“谁可以爱我”的以上帝为大的态度。
做神学的四个必要:①成为基督徒;②批判反思;③自知有限;④亲身体验。就第一点而言,作者以潘霍华为例,指出其中蕴含三个要素,即体验上帝的话,生命属于教会,清楚自己的呼召。作者认为,成为基督徒,意味着成为真正的信仰者,唯有信仰者才能做自己信仰的投入性反思。
作者强调,神学应该是一种关乎生命的表达。(页35)
神学的分科:
①圣经研究Biblical Studies(旧约研究、新约研究),以圣经各经卷为角度;
②历史神学Historical Theology,以年代先后为角度;
③系统神学Systematical Theology,又称为教义学,以各个神学“主题”为角度;
④实践神学Practical Theology。
系统神学的分科:
①绪论;
②认识上帝:上帝论、三一论、基督论、圣灵论;
③认识上帝与人:启示论、神义论、拯救论、创造论、终末论、天使论、魔鬼论;
④认识人:人论、罪论、教会论、宗教神学、历史神学、伦理神学。
林鸿信这本书的大纲:绪论、认识人、认识上帝、认识基督、认识圣灵、总结。
神学的目的是追求建立一种认识上帝与认识人的生活方式。(页56)
处理一个具体的神学的主题,有以下几个角度:①圣经怎么说;②基督教传统怎么说;③理性怎么说,比如科学实证、宗教学;④感性的描绘,比如图画式的想象;⑤行动,此主题给我们的生活实践以什么样的启迪;⑥关联,与其他神学主题如何相关。
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在于耶稣基督的见证和启示。(页64)
第2章 爱
信,使得全身站立稳固的脚;望,遥望远方的眼;爱,施展好行为的手。(页68)
什么是爱?作者引用约15:13-15,“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心没有比这个大的。”并以约拿单和大卫为例。耶稣基督把上帝与人的爱比作朋友之爱。
Covenant,意为“约”,宜译为“恩约”。因为,因着上帝的约而来的是“坚定不改变的爱”(steadfast love,希伯来文hesed)。
爱的种类:Eros,自下而上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爱;Agape,自上而下的不以自我为中心的爱。
第3章 信
上帝与人的垂直关系,是人与人水平关系的基础。(页106)信,意味着信靠上帝,以此为基础才带出“爱”。
对于“信”的诠释。天主教:上帝对人信实(faithfulness)→人倚靠上帝恩典学习上帝的信实→活出信实的生命的人成为义人→人分享上帝的信实。新教:上帝对人信实→人倚靠上帝恩典信靠上帝→信靠上帝的人被上帝称义且改变→信靠上帝的人活出信实的生命。(页123)
第4章 望
罗4:18,对于亚伯拉罕,“当一切盼望都落空,所有盼望都消逝时,仍然以盼望来相信,上帝应许永不改变。”望,指的是因着“信”而积极“盼望”上帝在未来的作为。(页150)
“基督徒的人生是遥望彼岸,却又投入此地的人生,盼望彼岸愈多,投入此地也愈多,我们在此地的最终归宿同时是通往盼望彼岸的过站。”(页180)
第2部 认识人
第5章 导论
问题:人是什么?
士来马赫的神学方法以人为出发点,相反地,巴特强调以基督为中心的神学方法。巴特的神学框架如下:
【上帝】
基督论 (延伸)→ 圣灵论
↓(基础) ↓(基础)
人 论 (延伸)→ 教会论
【人】
第6章 上帝形像
人具有上帝的形像。此有二义:①人之高,因为人有上帝形像,因此需要受到尊重;②人之低,人是受造者,绝不是创造者,且具有犯罪堕落的倾向。(页214)
形像(tselem),对此有两种诠释:①实质性substantive观点,就人身上某些特色的实质而指出上帝的形像,它强调上帝的形像落实于人的本质,人皆生而有之,随着后天教育开发而增强;②关系性relational观点,就人与上帝的关系而指出上帝的形像,它强调上帝的形像落实于人与上帝的关系当中,随着关系的增进而彰显。(页217)
第7章 人是什么
人的组成。体body,希腊文soma和sarx,它指的是我们可以见到、感受到的身体,即“外面的人”。魂soul,希腊文psyche,它指的是指向内在生命而涵盖心灵活动的主体,即“里面的人”。灵spirit,希腊文pneuma,指的是生命的核心,即里面的里面。(页249-251)
灵魂从何而来?转世说incarnationism、传殖说traducianism、创造说creationism。
第8章 关系中的性别
本章讨论“性别”问题。男女之特质各自美妙,共同组成了整体人类的图像。
第9章 神学家的生命故事
位格person,
指的是“具有主体性者”。当位格概念运用到人身上时,如何理解人的独特性与关系性。本章以祁克果、潘霍华为例子来阐述。
第10章 主体与主题
人作为subject,是具有主体性而能思想、感受、决定等,是人的尊严所在;人作为theme,其人生如叙事般展开其具体的情节或主题,此为人的生命的特质,它是一种故事呈现。(页342)“真实的人必定是活在关系当中的主题,也必然有其灵魂奥秘的主体,这些都需要藉由叙事思考与表达而得以抒发。……在圣经的叙事中不断地呈现上帝在寻找人,人则做出回应而找到生命最基本的意义。”(页368-369)
第11章 发展中的人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拥有什么,而在于经历什么。本章以四位圣经人物为例体察其生命历程。“人的天命就是要成为人,向着完美的上帝形像迈进。”(页404)
第12章 自由的人
路德论基督徒的自由:①无人管辖,他们处于基督之下,高居万人之上,因而具有高居万人之上的自由;②众人之仆,他们为了基督,愿居万人之下,因而具有愿居万人之下的自由。(页408)
基督信仰的自由在于以基督为中心的能屈能伸,即“落叶随风”。落叶随风而上而高升,落叶又随风而下而降卑。(页433)此处,作者还引用了孟子的大丈夫的理想。
第13章 人学与神学
人学与神学的关系是互为前提。人学探索已知,神学追寻未知。
第14章 罪
奥古斯丁认为,恶是善的缺乏。这意味着,对于恶的认识必须建立在对善(上帝)的认知之基础上。基督信仰对罪的理解,不是从法律或道德角度,而是从信仰的角度。
原罪说。(1)遗传观点;(2)人性堕落;(3)祁克果认为,个人与群体你只有我我中有你,因而亚当作为个人犯罪,也是全体人类的犯罪;(4)蒂利希认为,罪就是一种最彻底的疏离。
第3部 认识上帝
第15章 导论
圣经中对上帝的称呼:天上的主,雅威(耶和华)、父、神(上帝)。
第16章 三一论
Economical Trinity外三一,God for us,侧重临在性,指的是上帝藉由时空下的拯救计划启示人们得以认识圣父、圣子、圣灵三一上帝。Immanent Trinity内三一,God in Himself,侧重超越性,指的是超越时空永远自存的圣父、圣子、圣灵三一上帝。(页576-577)
三一表达的是,基督教所信的上帝是三中有一(真理的绝对性)而一中有三(真理的丰富性)。【不如说,真理的同一与差异】
第17章 近代三一神学
巴特《教会教义学》的基本架构就是圣父创造者、圣子复和者和圣灵救赎者。
拉纳神学的最佳摘要是《基督教信仰根基》。
作者还介绍了莫尔特曼的三一论。
第18章 神学的关系思维
笛卡尔的“自我”,太强调独特性思维而忽视了关系性思维。
约翰福音中表达了许多三一关系,呈现了三一关系的相互性。(页635)
作者也注意到了,三一论其实是从具有叙事特质的圣经章节中归纳出来的,所以不过能因为抽象思辨而忽视了其叙事性。拉库娜LaCugna的God for Us 一书就是这方面的代表。并又以约拿书为例。
第19章 创造
创世纪中上帝的创造作为。
第20章 天地人
基督教信仰主张,天是创造者上帝的居住之处,地则是人的居住之处。基督教信仰所期盼的不是“地提升到天”,而是“天临到地”。(页686)
此章涉及耶儒相遇,比如提到莫尔特曼的文章“China zwischen Tao und Mao”。东亚儒学强调人对天的开放性。
第21章 护佑
护佑providence,又译为摄理,指的是上帝对于受造物的主权与管治。
此章涉及上帝的主权问题。而认识上帝的护佑,起于“感恩”。【此书还有一个特点,即很重视加尔文的《要义》。】
第22章 启示
普遍启示general revelation,指向大自然,文化,道德,良心,理性,教化,人,世界。特殊启示special revelation,指向圣经,耶稣基督,福音,律法,信心,拯救,基督徒,教会。(页737)
普遍启示与特殊启示的关系:相容说(殉道者游斯丁、奥古斯丁),互不相容说(特土良),互动说(多玛斯的自然与恩典,加尔文)。巴特不信任普遍启示,强调特殊启示。一般而言,自由神学因重视文化而强调普遍启示,保守派则以强调特殊启示来回击。
作者认为,圣经(特殊启示)作为一本书,而大自然(普遍启示)作为一本书。基督徒的人生应该算第三本书,如奥古斯丁的《忏悔录》。(页774)【说得好!这就是圣人传记啊!】
第23章 苦难
神义论问题:如何看待公义的上帝与世界中的苦难的关系?
“因为人所作的事、连一切隐藏的事、无论是善是恶,神都必审问。”(传12:14)
第24章 天使/魔鬼
天使与魔鬼,即是具有特殊能力的灵性生命。
巴特对魔鬼的定义:“不可定义的空虚混沌之不可定义的具体化。”又说:“什么是魔鬼的来历与种类呢?只有一个答案——虚无。”(页864)
林鸿信,《系统神学(下册)》,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2017年。
第4部 认识基督
第25章 导论
圣经具有“历史文献”和“信仰经典”两种角色,对应而言,耶稣基督兼有“历史人物”与“信仰对象”两种身份。
问题:耶稣基督是谁?对于这个问题,作者细分为“耶稣基督做了什么”,“耶稣基督说了什么”,“耶稣基督呼召人做什么”。
第26章 耶稣基督
耶稣基督是谁?
耶稣基督是主。这意味着尊耶稣基督为神圣者,而这位神圣者拥有主权。
耶稣基督是末后的亚当,即“叫人活的灵a life-giving spirit”。
耶稣基督同时是神子(上帝的儿子)和人子(人的族类)。
第27章 基督论传承
基督论的两种论述方式。(1)“圣道基督论”(以约翰福音为代表),它是自上而下的,强调耶稣基督神性的一面,从天上到地上,从永恒到时空;(2)“圣灵基督论”(以路加福音为代表),凸显耶稣基督人性的一面。
温克Walter Wink的表格。(页973)
|
低人论 |
高人论 |
高基督论 |
基督神性+人性堕落 |
基督神性+人性尊贵 |
低基督论 |
基督人性+人性堕落 |
基督人性+人性尊贵 |
第28章 基督的工作:十架功效
十字架是最能代表基督教的记号,以及最能代表耶稣基督的标志。
十架如何发挥功效而使得我们受益呢?(1)代赎,即十架上的耶稣付出牺牲赎价,以赎回陷溺在犯罪堕落者。(页977)(2)复和,基督的工作是赎罪,进而把人挽回与上帝的和好,再进而是人与人、人与大自然的和好。(3)顺服,哪怕是敬虔的人,因为仍住在肉体中,所以仍然不免肉体私欲,那么,除非“在基督里”,神就不能悦纳。(加尔文)
此章涉及莫尔特曼和宋泉盛的对话,话题是十字架所蕴含的“公义”与“慈爱”的关系。作者批评宋泉盛一再呼吁处境神学,自己却长期居留在瑞士和美国,未参与亚洲处境,其著作也非中文。(页1020)
第29章 复活:第一位使徒
本章聚焦复活。例子,在困境中仍宣扬福音的基督徒体验到基督的“生”。
第一位使徒:抹大拉的马利亚。本章详细分析了抹大拉的马利亚在耶稣受难时的在场记录。参照外典文献,抹大拉的马利亚据说是耶稣的同伴,耶稣十分爱她,甚至引起了其他门徒的嫉妒。(页1062)相关资料:《马利亚福音》。【此章重要】
第30章 天路
本章讨论灵修进路。并结合加尔文灵修观。
第31章 祷告
路德、路易斯、巴特、加尔文论祷告。
第32章 拯救主权
得救与否的主权在谁手上?人,还是上帝?这里的张力,一方面是“拣选”和“预定”,另一方面是人的责任。
第33章 圣约
旧约圣经的“约”:亚当之约,挪亚之约,亚伯拉罕之约,摩西之约,大卫之约。
第34章 宗教神学
Religious Studies是研究宗教的学门。基督教研究Christianity Studies是从宗教学的角度研究基督教,它偏向价值中立,它并不像神学那样需要预设研究者本身为信仰者。“宗教神学是以神学的观点来看普世宗教,并借着宗教学的角度提出信仰的投入性反思。”(页1234)
什么是“宗教”?涉及论述加尔文的宗教观、圣经中的宗教。
宗教对话类型:Exclusivism,Particularism,Inclusivism,Pluralism,Developmentalism,Dialogicalism。
美式多元主义(其背景是美式超市消费文化)与相对主义的预设之相同点:主张私有化,一个上帝(非基督教),表面和平。
蒂利希的开放(以“圣灵自由”对应基督教信仰的普遍性)和委身(以“基督中心”对应基督教信仰奠基于耶稣基督的启示的特殊性)。
第35章 伦理神学
伦理神学指的是,基督教信仰落实到具体行为时的神学反思。
伦理学的黄金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强调互惠的相互性,即期待回报。基督教的钻石律:不求人的回报,只求上帝的喜悦。(页1282)
第5部 认识圣灵
第36章 导论
圣灵论,分两部分:圣灵是谁(圣灵的位格,即其主体性)?圣灵做什么(圣灵的工作)?
本章阐释了圣灵的字义。
第37章 圣灵是谁
圣灵如风似气。当人经历到圣灵,往往就经历到上帝的力量。圣灵即是上帝力量的发动者,即上帝本身。(页1347)
第38章 圣灵的工作
圣灵的工作:参与我们的拯救、参与我们的受苦、带来各种圣灵恩赐(如说方言、讲道)、带领我们进入敬拜。圣灵的工作就是广义的拯救得更新。
圣灵是一种动力来源。它使得人得着力量,更新生命,见证上帝国。
第39章 教会是什么
教会是由于上帝呼召而招聚而来的人的聚集。(页1418)
第40章 俗世中的教会
俗世中的教会的使命是宣教。
新教认为,有形教会努力成为无形教会。天主教认为,有形教会和无形教会交织并存。新教认为教会建立在圣经的基础上,传统必须通过圣经的检验。天主教认为,圣经与教会传统并重,圣经是在教会当中形成。(页1467)
第42章 敬拜
主日的敬拜,即礼拜。“建造教会”的第一个动作就是要“建造礼拜”。
圣礼神学,此处涉及天主教与新教的差异。
第42章 讲道
讲道是礼拜的核心。讲道就是宣扬上帝的话,包括教导这道的实际应用。(页1535)
第43章 上帝国
上帝国表示上帝主权临到之处。
问题:何时来临?(1)将要来临;(2)已经实现;(3)已经开始而尚未实现。
问题:几个国度?属灵的国度(对世界保持距离)和属世的国度(进入世界的态度);上帝国度和魔鬼国度(敌基督而反对上帝的力量)。
上帝国与文化的关系。(页1600)
基督(上帝国) |
|
文化 |
||
反乎 |
辩证(二分) |
改造 |
超乎 |
属于 |
重洗派(门诺) |
信义会(路德) |
改革宗(加尔文) |
中世纪天主教 |
自由派(哈纳克) |
第44章 死亡
基督信仰不以死亡为结束,而是下一阶段的开始。“In the End---the Beginning结束就是开始”。
第45章 终末I
历史的终末:最后审判、天堂地狱。‘
基督再临:千禧年、新天新地(耶稣再临的目的)。
第46章 终末II
最后审判只是通往新天新地的必经之路,而新天新地才是基督徒的最终盼望。
普救论问题。对于普救论,我们不是主张它(否则就可能成了不传福音的借口),而是期盼它(从而是传福音的动力)。(页1689)
第6部 总结
第47章 异象
异象,希伯来文hazon,希腊文horama、optasia、horasis等词,指的是信仰里的看见。异象就是看见,看见问题、看见答案【回答】、看见呼召(自己在答案里的位置,即自己应当做什么)。(页1703)
第48章 神学方法
David Tracy, Blessed
Rage for Order.
神学的张力:自我描述(追求福音的使命)、普遍法则(追求知性的使命)。
第49章 遗忘与被遗忘
涉及蒂利希的生命经历。
人活在时间中,面临死亡带来的焦虑,担心被忘记;基督信仰却带来好消息,在上帝那里一切不被遗忘。(页1781)
第50章 结论
苏格兰启蒙运动,试图表明基督教信仰不仅与启蒙相容,而且能领导启蒙。
【神学乃是天人之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