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论东西方对话
马琳,《海德格尔论东西方对话》,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写博士论文的范文参考】
第一章
虚无主义。海德格尔认为,要去思考虚无主义的前因后果。并且,存在和无本质上是同一回事。“存在不是一个存在者”,这里的“不是”就是无。
翻译(übersetzen)。über意思是穿越cross。海德格尔认为,真正的翻译是穿越(über-setzen)外语而抵达母语的彼岸。它通过与一种外语的相遇而重新居有并传递母语历史中被遗忘或被覆盖的源泉。(页42)例如翻译《道德经》,萧师毅强调要忠实原文地翻译,但是海德格尔认为这是削足适履,把老子强行纳入西方概念系统中。(页44)
方法methodos。海德格尔认为,真正的“方法”【方法论的思考】是逗留于道路之上。(页50)
第二章
语言。对语言的观点:(1)意图主义:语言是内在意识的外在表述;(2)实用主义:语言是人的活动;(3)认知主义:语言是实在与非实在的表象与再现。海德格尔认为,语言与存在相互联系。(页68)
海德格尔赞扬巴特:“当今时代唯一的精神生活在卡尔巴特那里。”(页73)引自Ruediger Safranski, Martin Heidegger: Between Good and Evil.
海德格尔认为,是西方的历史区分出了东西方。
第三章
现代技术的本质:集置,即命运Geschick和危险Gefahr。
雅斯贝尔斯提出轴心时代,企图超越西方哲学的独语,从而与其他思想传统对话。但是,海德格尔认为提这个问题为时尚早,因为西方的独语(Monolog)尚为成熟,本真的思想只能从内蕴丰富的孤独中诞生。(页105)受集置而来的东西方接触,必定是浅层次的。真正需要的是深度相遇。
第四章
艺术在本质上是诗歌。海德格尔主张,诗歌是存在者之揭蔽的元说。
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的解释,有三大主题:存在史的家园、异域之旅、归家。
第六章
海德格尔始终坚持西方哲学传统的中心地位,他对亚洲经典的关注局限于为其以存在为核心的哲学道路寻求支持,获得恰切的表述。(页202)
第七章
海德格尔批评西方语言的逻辑-语法概念系统。
海德格尔认为,“西方二元形上学思想已变成全球化,欧洲和亚洲学者都无法企及古代亚洲传统的真谛,这种状况的改变,或者说是另一启始,只能通过回溯产生这种‘岌岌可危’的状况之本源才能实现。换言之,西方哲学传统最为迫切的任务是从自身内部进行转化,对第一启始中希腊思想家及其语言的道说加以新的言说。”【此可谓海德格尔关于东西方对话的基本观点】
【二元形上学,二元指的是存在与存在者,参考页284】
第八、九章
解读《关于语言的对话》。西方形上学传统跃入另一启始是思想的迫切任务,东方传统至多对此起到辅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