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基督者
尼采,《敌基督者:对基督教的诅咒》,余明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年。
基督教站在颓废者一边,敌视乃至败坏生命。比如拿“罪”的观念欺骗人。基督教带着怨恨、报复。
涉及对基督教与佛教的比较研究。它们都是颓废的宗教,但是佛教是实证主义的宗教,它比基督教要冷静。(见20、21、23、42节)“佛教不许诺,而是履行,基督教许诺了所有,却什么都不履行。”(页59)
尼采认为,“福音书”中耶稣真正的教诲是废除“罪”。(33节)可是十字架之后,“复仇”和“审判”等观念的兴起背离了福音。(40节)保罗就是推动仇恨逻辑的天才。
“基督教是一场所有在地上爬行的人反对有高度之物的暴动。”(页62)
批评殉道者,殉道者损害了真理,因为他们企图以为某件事情献出生命而改变这件事的价值。(53节)
谎言就是“不愿看见所看到的东西,不愿像所看到的那样去看它”。(页86)
基督教夺走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果实。(页98)十字军东征就是高级海盗。(页99)
【尼采反对颓废,《射雕英雄传》中的侠义之气就是对此的一种积极回应】
吴增定,《<敌基督者>讲稿》,北京:三联书店,2012年。
尼采批评道德化的历史。他还认为,高贵的东西不是那种希望获得别人承认的东西,越“普世”的东西,越“全球化”的东西,越没有价值。(页13)“在他看来,只有最低的价值才能被普遍接受,而越高的价值就越是曲高和寡。神的普世化恰恰意味着,力量和勇敢等美好的东西都从神的内涵中被删除了。”(页37)【思考教会之“大公性”?】尼采强调要区分真理和信仰。
尼采的价值标准:什么是好(gut)?好就是能够提升人的力量、权力感的东西;什么是坏(schlecht)?坏就是导致人软弱无力的东西。(页16)这是非道德意义的区分,即这里无所谓善恶。
基督教对犹太教进行最极致地道德化。
国破家亡后,为了保存自己民族的历史记忆,就需要修史。(页51)巴比伦流亡时期,犹太精英的修史的指导思想是:以色列是上帝的选民,他们之所以受罚,是因为他们有罪(背离了上帝),只要他们恢复对上帝的信仰,终有一天能回乡。
勒南概括耶稣的两种形象:天才Genie和英雄hero。
信仰实际上是谎言,是心性的懦弱,天性的软弱,不敢直接面对现实,自欺欺人。(页69)而爱真理者,会在对自己和他人的艰苦磨难中找到幸福。(页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