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中的心

Sung, Winnie. Xin in the Xunzi. 2010. 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PhD dissertation.


Background

荀子的基本人物传记(历史活动)

荀子哲学的研究概况(古代、近现代)


第一章

围绕心与欲关系问题:

1,整理出荀子的相关文本

2,二手文献对这些文本的解释

3,分析这些解释,并指出其存疑之处


第二章

正面指出作者对心欲关系的看法:心独一地决定行动,欲只是心的决定中的一个因素。(p.49, 68, 81)【该文辨析心、欲等概念,充满分析哲学的风格】因此,任何《荀子》中涉及道德行为的论述,其责任者应该是心。(p.70)


第三章 心的方向

心有能力去“虑”。(p.82)

心引发行动→遵守道(道德标准)→好的行动

心引发行动→背离道(道德标准)→坏的行动

作者赞同徐复观的意见,心是行为的主宰,而不是道德的主宰。(p.118)


第四章

本章研究心的判断的基础,作者认为,心的基础有两个:①利;②义。(p.131)有意思的是,作者举例“寻访Café D”来说明心的活动。作者去某地旅游,想去一家法国餐厅(目的,幸福,satisfaction),她到处徘徊,找了一家又一家,后来发现Café D是该地唯一一家法国餐厅(道是唯一获得幸福的路径),于是她决定就去Café D了(做出好的道德行为)。(pp.134-135)【这样的例子,让我感觉,儒家的“道”似乎就是偶在的contingent】作者指出,心一旦选择守道,那么,心的判断的基础就已经从利转变为义了。(p.136)心选择守道,并不是因为心对守道有偏好,而是因为心认识到守道是获致幸福的唯一路径。(pp.136-137)

但是,这里又有一个问题,即心如何知道守道是唯一的路径?根据Café D的例子,我们可以说这是因为归纳推理。但是,下一个问题就是,那么,这种归纳要归纳到多少的量才能下结论呢?这个问题尚留待思考。(pp.142-143)


第五章

心和性的关系。孟荀二人对性的不同看法,源于他们对心的不同观念。(p.161) 孟子认为,心自然地倾向义;荀子则认为,心自然地偏向利。(p.163)孟子强调心对义有偏好,这是形成道德行为的关键。荀子则认为,心对道的知识才是形成道德行为的关键。(p.164)

问题:《荀子》中的圣人何以可能?圣人如何获知道?(p.168)例如游泳教练如何学会恰当的游泳姿势(理)。作者指出,荀子认为,圣人是意外地accidently通过自我学习而合于理,并以此事实作为知识传授。(p.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