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目录学

来新夏,《古典目录学(修订本)》,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


第一章 绪论

目录:目指的是书名,录指的是记录(叙述)。

目是篇名。录则是篇名下的解题(又称叙录、书录、提要),“它是用来考察作者生平行事,揭示图书主旨和用途,向读者指示门径和提供方便的。”(页16)

古典目录书的类别:

官修目录(国家藏书目录),如晋《中经新簿》

私家目录,如《郡斋读书志》

史家目录,如《汉书·艺文志》

古典目录的功能:(1)掌握古籍的基本状况(如古籍的著录状况);(2)了解图书本身的状况(是否亡佚);(3)粗知学术源流;(4)作为考辨古籍的依据(如古籍的真伪);(5)指示门径和辅导读书


第二章 汉

刘向的《七略》做出的图书分类: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外加辑略为诸书之总要。

班固《汉书·艺文志》,在《七略》的基础上略作修改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

荀勖《中经新簿》的体制是:登记书名、卷数、撰人、略说。该目录书建立了四部分类。

西晋后期,出现佛典目录。


第四章 隋唐五代

唐初编纂《隋书·经籍志》,它的特点是记录存佚状况。


第五章 宋元

宋代私家目录勃兴,如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

郑樵,福建莆田人,作《通志·校雠略》。他强调图书分类的重要性,“一个好的分类体系可能会对指导读者、发展学术起作用。”(页196)他说,“学术之苟且,由源流之不分”,所以目录学“必究本末, 上有源流, 下有沿袭, 使学者易学, 求者易求。”(页195)他主张,以书名为主,而附注作者,因为若以作者为主,可能会使不同类的书混在同一类下。


第六章 明清

《四库全书总目》,它的实际负责人为纪昀。

清代还出现了许多正史补志(补艺文志)的活动。

章学诚的目录学指导思想: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他认为,图书资料就是学术研究的后勤工作。(页258)


第七章

目录学的相关学科:分类学、版本学、校勘学。它们都是相伴并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