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十月, 2023的博文

以文会友

 吴清源,《吴清源回忆录:以文会友》,中信出版社。 ◆应邀访台 >>我决定接受邀请时,日本的朋友们非常担心。他们担心我访问台湾后,那边会对我说“不要回日本了”,于是我再也回不来了。然而我认为,如果去了以后真的没法回来,那就到时再说。总是担心结果、考虑之后的事,就会没完没了,所以我对此并不挂心。像我这样在异国他乡生活的人,如果过分在意结果和未来,就会无法生活。孔子在教育弟子时,曾说过如下类似的内容:“事情实施之前应该考虑两次。只考虑一次就行动,容易因为轻率而后悔,但如果考虑三次,就会心生疑虑,结果什么也做不成。”我向来将这段教诲奉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2023-10-30 14:18:34 ◆与坂田八段的擂争十番棋 >>此次十番棋,面对劲敌坂田,我丝毫不敢掉以轻心。在十番棋全部结束以前,我对体力和精力都格外注意、小心维持。另外,当我面临十番棋时一向如此,那就是只在棋盘上全力以赴,但并不在意结果,让自己完全不去想“我必须赢”或者“输了怎么办”。这种精神是借由信仰培养的,因此可以说,是信仰在支撑着我的棋力。 >>2023-10-30 14:25:39 ◆最后的十番棋 >>我在十五年有余的时间里,持续将号称当代第一人的棋士一一击败,却既无经济上的成功,也未获得名人之称。名利无收之外,反倒还被日本棋院除籍。但是,我一贯全力以赴地下棋,既不欺诈他人,也不做令自己蒙羞之事,问心无愧。能够在擂争十番棋中一路获胜,乃是因为我诚实地接受了自己的命运,拼尽全力地奋斗,于是掌管胜负的神明认可了我的努力。这是我最大的骄傲。 >>2023-10-30 14:28:14 ◆文武两道 >>不过,自古以来,文武两道并称,人也必须调和文武双方。只看重胜负斗争便会过度偏武,人格也会因此失去平衡。迄今为止,我都将围棋和信仰作为人生的两大支柱,一方面以棋士身份在残酷的胜负世界里奉行武道,另一方面则学习红卍字会的宗教思想和东方哲学,将其作为人生的指导,培养丰富的精神世界。我以如此形式实践着文武两道,其中的任何一方对我而言都极其重要,不可或缺。 >>2023-10-30 15:11:52

不得贪胜

李昌镐,《不得贪胜》,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年。 ◆人生如棋,不得贪胜 >>人生的目标自然是“求胜”,但是对目标过于执 著,就会让我们心浮气躁、视野狭窄、思维僵化。 “不得贪胜”并不是让我们放弃“求胜”之心,而是 要我们时刻保持头脑冷静,避开各种诱惑,认清自 己,从而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 >>2023-10-25 14:16:34 ◆第一章 成长 >>相反,如果孩子的父母是一对急切地想让孩子完成自己未竟心 愿,想让成功的理想在下一代中实现的人,那么 孩子便会在无止境的学业压力中,在充满各种压抑的痛苦中成长。那样他们很容易陷入偏激,世界观也会变得极端。 >>2023-10-25 14:17:58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爷爷从来没有跟我说过“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话。但 是他用无言的实际行动教会了我,这比起百句千句的叮咛更有效 果,教会了我人生的至理。 “得到多少,就要付出多少。”爷爷用无言的实践向我展示的 训诫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根,并一步步不断成长,它的干越来越 粗壮,它的枝丫也开始扩散,郁郁葱葱。得到多少,就要付出多 少,爷爷的教诲同时还启发了我:如果你想得到对方的尊重,那 么首先要尊重别人。 >>2023-10-25 14:19:02 ◆成为决赛圈中的鱼 >>职业入段以后,围棋对我的意义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在业余棋手期间,围棋对我而言最终要的是给我带来的乐趣,而自从把成为职业棋手作为目标并达成之后,就再也不能拥有作为业余棋手时纯粹的快乐了。 这是理所当然的。当兴趣成为一种职业,成为赖以生存的手段以后,胜负结果就直接和收入挂钩,不可能再感受到业余棋手时期围棋所带来的快乐了。胜利的时候,能够感受到业余棋手感受不到的喜悦,但是输的时候也会体味到业余棋手觉察不到的痛苦和烦恼。 >>2023-10-25 20:16:22 ◆减少失误即为成功 >>这期间,我通过研究和老师的对局并不断反推对局,得出了 这样的结论:“围棋竞技的胜利属于少失误的一方。” 这便是我尽量回避对杀的本质原因。回避对杀并不是因为害 怕对杀,而是害怕对杀过程中的诸多变化会导致不能预见的失误。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 者也。”《孙子兵法》如是说。意思是:通过战争...

天涯棋客

芮乃伟 江铸久,《天涯棋客》,学林出版社,2001年。 因为当时的中国围棋队比较保守,在三峡事件(芮乃伟到日本男棋手房间下棋)中处分芮乃伟。芮乃伟成为围棋九段后,就退出了中国围棋国家队。下棋也一定程度上受阻。随后就赴日。赴日,生活艰辛,而且日本棋院也很保守,芮乃伟作为职业棋手无法参赛,无棋可下。聊以安慰的是,正式成为吴清源弟子,成为他的助手。 之后,芮乃伟随江铸久赴美教棋。但是,美国的下棋机会也少。后来,他们夫妇又争取到在韩国下职业比赛的机会。韩国在这方面比较开放,投票表决通过了允许芮乃伟来韩国下棋的决定。 “在韩国下棋,我的心态和从前有些不一样,以前输了棋 感觉就是世界的末日,简直活不下去了,而赢了棋就高兴得 有些得意忘形。在经历过那段漫长的想下棋却下不着棋的痛 苦日子后, 面对胜负,我不再大喜大悲,心情平和了很多。对今天的我来说,最重要的是能下到棋,然后才是赢棋。 现 在赢棋当然也很高兴,输棋也还是难过,但我不会在这上面 花太多的时间,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总结经验教训上面。 还有一点与过去有所不同, 以前我输了棋,痛苦得恨不 得马上忘掉,最好是没有发生。而现在,输了棋我不回避, 一定要找出原因。这一点,我是跟李昌镐学的。 在韩国,大 家都知道如果李昌镐在重大的比赛中输了棋,那他一定会认 真地复盘,大家也不会走,等着看他复盘。一般来说,比赛 结束后,大家都习惯于看输棋的那方愿不愿复盘,赢棋的一 方一般是不会起劲地要复盘的。出了对局室,如果有年轻棋 手问李昌镐,这里你为什么会这样下?那他也一定会不厌其 烦地跟大家在研究。我从李昌镐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其中最 重要的就是:输棋后与其让自己沉浸在痛苦中不能自拔,还不如立刻研究败局,找出原因。这样做,睡觉也会踏实些, 不象以前输了棋会整晚睡不着。” “我们在美国的三年,曾经代表美国去韩国参加世界比赛, 但富士通的大门一直是对我们关闭的。美国职业围棋协会的 负责人、旧金山的棋友,甚至是富士通北美预选赛的承办人 都多次向日本方面提出,让江铸久和芮乃伟代表美国参加富 士通杯赛,因为他们是美国职业围棋协会的会员。可是我们 一直得到这样的答复:江、芮拿的是中国护照,不能代表美 国参加比赛。在韩国,这就不成为问题了。实际上在日本棋 院的外籍棋手,一直是代表日本参加比赛的。为此,美国职 业围棋协会提出了质疑,可是日本棋院总是含糊地应付了事...

超越自我

陈祖德,《超越自我》,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第二章  启蒙老师 我学围棋有过好几个老师,顾先生应当说是我的启蒙老师。然而在顾先生之前我还 有过两个老师。第一个老师是我的爸爸。我爸爸性格宽厚,又幽默乐观。他大学毕业后 去美国留学,而后又周游过世界很多国家。他在西洋受了多年的熏陶却未沾上一点西洋 习气和崇洋思想,简直是个国粹派。他尽管吃了好几年的西菜,回国后却一点也不愿吃 西菜。每逢过年过节,父母经常要带我们上饭馆,我们3 个孩子就吵闹着要上西餐馆, 因为吃西菜使刀叉,很好玩。但父亲总是坚持要把我们带到中菜馆。他不爱看外国小说 和电影,但酷爱古典文学和京戏。偶尔和我们一起去看外国电影,他也往往在电影院里 睡上一觉,然后心满意足地带着我们回家。他看京戏特别来劲,有时一个星期带我们看 两场。记得有一天我们下午看的最后一出折子戏是《打渔杀家》,晚上看的第一出折子 戏也是《打渔杀家》。爸爸依然看得兴致十足,还像真正的戏迷那样大声叫“好!”     爸爸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甚至他的梦话也经常是用英语讲的,可他从来不曾想到 把这个本事好好地传授给子女,而是倾其全力向我们传授我国古代的文化遗产。在我们 不怎么认字的时候,每天早晚两次给我们讲《水浒》、《三国演义》和《西游记》…… 我们上了小学,他就让我们背《诗经》、《史记》、唐诗、宋词等。我记得那一大篇 《项羽本纪》背得我好苦。爸爸自己有时间就读书——我家抽水马桶的水箱上总是放着 一些古书,这是爸爸上厕所时必读的。孩子们是在不知不觉中模仿自己的父母的。爸爸 自己这么读书,他每天布置的诗词,我们也乖乖地背下来。他每天下了课回到家,我们 3 个孩子便习惯性地一个个站到他面前,给他背诵当天早晨他讲解过的诗、词。我弟弟 祖言似乎背诵起来最不费力,后来,当他种地、工作十几年后意料之外地考上了唐、宋 专业的研究生时,回想起来倒也合乎情理。 围棋是我国之国粹,因此父亲也很爱好。尽管他的水平不高,但跻身棋迷的行列是 当之无愧的。这个本事他当然也要传授给我们的,但他嫌我太小,便教给比我大1 岁的 姐姐,我只能列席旁听。当时姐姐也才7 岁多,她是宁愿玩洋娃娃,也不愿下棋的。我 想我没有资格和爸爸下,总可以和姐姐下吧。姐姐输了,她不服气,我便让她子下,她 又输了,也不知下了多少盘,一直下到让她25子( 下围棋最多就是让对方25子)...

道体学引论

丁耘,《道体学引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 上篇:论道一 第一章 生生:易诚初说 什么是中国哲学?对中国思想进行发问的同时,作者认为也要对哲学进行发问,即需要返回哲学的第一开端。 牟宗三:以“存有/活动”两概念来疏解中国哲学,但是对这个概念的根源则含糊不清,缺乏前提性反思。这个概念源于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在四因说中,亚里士多德突出目的因,牟氏则突出动力因(活动)。 海德格尔:海德格尔试图解构亚氏的目的因,突出动力因(也因此强调Ereignis),并把动力因存在论化,故曰此在。对于亚氏,目的意味着善;在海德格尔处,目的则意味着终结、死亡。【这也是为什么伦理学在海德格尔那里不彰】 亚里士多德:为什么亚氏要强调目的因?基于技艺经验,亚氏类比技艺于自然。而对于技艺这种实践活动,亚氏更重视实践的前提条件:实践、自然、理论所共有的原因,即动力因(努斯,心,nous)与目的因(善)。(页32-33)心的动词化,即是思(noesis)。心之所思是noema。神(不动的心体),就是思思之思。此即亚氏的本体-神-论。 作者评论:海德格尔的此在,只有“生”机,而无“成”理。亚氏的幸福,就被“畏”所取代。(页38)哲学的第一开端:存在(亚氏的生成-造作传统)。哲学的另一开端:physis。 亚氏的第一哲学: 以存在-本体问题为引导,以心性论为旨归的生成学说(成先于生,并且,成同于生,页43) 存在(本体)即是目的因,即是所成。亚氏主张,所成先于能生。 中西思想共同思考并且也是产生分野的现象,就是永恒运动。(页45)永恒生成运动之理为何? 逻各斯道路:(1)亚里士多德之前的希腊哲学家,认为永恒运动是因为有某种永恒存在者;(2)亚里士多德认为,永恒运动即是心(努斯)。 现象学道路:永恒运动即是天地之道,即是乾坤。(页46) 乾(生)坤(成)看似二元,实则为一,《中庸》以“诚”来统摄乾坤(诚一元论)。另一路径则是李道平对《易》的解读,以乾摄坤,以乾元为一(乾一元论)。(页57)无论如何,易诚异名而同指,皆指的是“道体”。(页62) 道体的特性:(1)诚“虚静”(超越动静二元的真静者,寂、感、几)(其体寂然不动,其用生生不息);(2)诚“壹”(指的是统一性) 道体——体用论;存有→存在论。(页69) 第二章 道而一 本章论道与一的关系。 刘咸炘(宥斋)主张,道即一,并且以气概括道一,即...

Late Classical Chinese Thought

Fraser, Chris, Late Classical Chinese Thought (Oxford, 2023; online edn, Oxford Academic, 18 May 2023). Introduction 研究目的 This book will explore views about dào and interrelated topics. 本书研究“道”。本书的两个特征:特定的时间范围(战国晚期ca. 310-239);以主题来划分(通过问题来归纳材料)。The intellectual goal of the volume is to explicate philosophically relevant concepts and theories in late classical texts and to show how ideas in the texts fit together as a series of discussions and debates over questions of broad concern to thinkers of the time. 历史背景:稷下学宫→编纂吕氏春秋 选用文本:the Guǎnzı̌, Hánfēizı̌, Lǚ's Annals, Mǎwángduī silk manuscripts, Mòzı̌, Shāngjūn Shū, Xúnzı̌, and Zhuāngzı̌.  汉代之前的文本特征:匿名的著作权ownership;层累的编写过程;多位的编写参与者;在一定的学术社交圈(门派)范围内创作;内容上具有复合性;目前的流行版本并没有保存其先秦时期的原貌。 本书探究文本的方法,聚焦文本,而不是思想家。One implication is that in exploring Warring States thought, we must focus on texts, not persons. 【消解思想家  too radical?当涉及修身self-cultivation以及榜样的时候,就不可消解。把他们当作思想家,但是同时有的人也是榜样】【涉及的一个问题就是,思想材料的单位是什么?unit of philosophical literatu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