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自我

陈祖德,《超越自我》,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第二章  启蒙老师

我学围棋有过好几个老师,顾先生应当说是我的启蒙老师。然而在顾先生之前我还 有过两个老师。第一个老师是我的爸爸。我爸爸性格宽厚,又幽默乐观。他大学毕业后 去美国留学,而后又周游过世界很多国家。他在西洋受了多年的熏陶却未沾上一点西洋 习气和崇洋思想,简直是个国粹派。他尽管吃了好几年的西菜,回国后却一点也不愿吃 西菜。每逢过年过节,父母经常要带我们上饭馆,我们3 个孩子就吵闹着要上西餐馆, 因为吃西菜使刀叉,很好玩。但父亲总是坚持要把我们带到中菜馆。他不爱看外国小说 和电影,但酷爱古典文学和京戏。偶尔和我们一起去看外国电影,他也往往在电影院里 睡上一觉,然后心满意足地带着我们回家。他看京戏特别来劲,有时一个星期带我们看 两场。记得有一天我们下午看的最后一出折子戏是《打渔杀家》,晚上看的第一出折子 戏也是《打渔杀家》。爸爸依然看得兴致十足,还像真正的戏迷那样大声叫“好!”    

爸爸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甚至他的梦话也经常是用英语讲的,可他从来不曾想到 把这个本事好好地传授给子女,而是倾其全力向我们传授我国古代的文化遗产。在我们 不怎么认字的时候,每天早晚两次给我们讲《水浒》、《三国演义》和《西游记》…… 我们上了小学,他就让我们背《诗经》、《史记》、唐诗、宋词等。我记得那一大篇 《项羽本纪》背得我好苦。爸爸自己有时间就读书——我家抽水马桶的水箱上总是放着 一些古书,这是爸爸上厕所时必读的。孩子们是在不知不觉中模仿自己的父母的。爸爸 自己这么读书,他每天布置的诗词,我们也乖乖地背下来。他每天下了课回到家,我们 3 个孩子便习惯性地一个个站到他面前,给他背诵当天早晨他讲解过的诗、词。我弟弟 祖言似乎背诵起来最不费力,后来,当他种地、工作十几年后意料之外地考上了唐、宋 专业的研究生时,回想起来倒也合乎情理。

围棋是我国之国粹,因此父亲也很爱好。尽管他的水平不高,但跻身棋迷的行列是 当之无愧的。这个本事他当然也要传授给我们的,但他嫌我太小,便教给比我大1 岁的 姐姐,我只能列席旁听。当时姐姐也才7 岁多,她是宁愿玩洋娃娃,也不愿下棋的。我 想我没有资格和爸爸下,总可以和姐姐下吧。姐姐输了,她不服气,我便让她子下,她 又输了,也不知下了多少盘,一直下到让她25子( 下围棋最多就是让对方25子) 她还输, 这回她气坏了,说发誓不和我下棋了!( 后来姐姐从书上看到马克思输棋给李卜克内西, 也是又气又不服气,她便觉得她生气是不无道理的。)    

姐姐不和我下棋了,我怎么办?亏得这时父亲决定放弃姐姐这个学生而教我了。父 亲总是坐在沙发上,把棋具往小桌子上一放,让我坐在小帆布凳上。一次下棋前,我仰 起头望着爸爸:“爸爸,你坐大沙发,我坐小帆布凳,这样不公平。”    

爸爸说:“我水平比你高,当然要坐大沙发。以后你什么时候能赢我,我们就对调 一下,我坐小凳子。”    

“好,你说出话要算数,到时可别赖账。”    

两个月后,我胜了爸爸。下完的第一句话就是:“爸爸,我该坐沙发了。”    

“好,说出话算数。”    

大高个子的爸爸往小帆布凳上一坐,可怜的小凳子哪经得起200 磅的分量,一下就 趴在地上呜呼哀哉了。继而爸爸又坐塌一只本来也该我坐的小藤椅。这下,他感到我在 下棋方面有些才能,就想找一个水平比他高的来教我。当时他是一所中学的校长,学校 中有一个教员叫周己任的,他的水平比父亲高出一截,于是父亲把周老师请到我家,周 老师就成为我的第二任老师。

周己任老师年岁比我父亲大出不少,头发已花白,身体虚胖,脸很和善,他经常在 社会上找人对弈,棋界给了他一个外号叫“周文王”,我很喜欢这个外号,因为爸爸早 就给我们讲过周文王的故事了。后来我才知道围棋界中很多人都有外号,居然还有一个 叫作“姜太公”的。

 周老师跟我下了一盘棋就不再跟我下了,尽管他的水平当然比我高,但他感到应该 请个名师对我指教。周老师虽然是个普通的围棋爱好者,但他却具有识人材的慧眼。通 过周老师的介绍,我在襄阳公园认识了顾水如先生。周老师是只跟我下过一盘棋的老师, 这个任期不能再短了,但他所起到的作用却是不能再重要了。


第三章  陈毅和李立三

本章记述了作者少年时期与陈毅、李立三对弈的往事。


第四章  冠军的摇篮

另一位老先生王幼宸比刘大将还要大几岁。和刘大将胖胖的身躯相反,王老的体形 就像一个惊叹号,干瘦而相当挺拔。刘大将是一头浓密的白发,王老的头顶则光亮可鉴。刘老是健壮的,王老是精悍的。他俩都精神饱满,但从体形来说,王老属于更长寿的类 型。王老在青年时代身体很不好,吐过血,以后他以顽强的毅力锻炼身体,终于使体质 日趋强健。他的生活极为规律,用雷打不动来形容是再恰当不过的。如果到了他应该休 息的时候,那么不管在干什么事情或者在开什么会议,他都会拂袖而去。谁如影响或干 扰他那严格的生活规律,就有可能发生一场轩然大波。如此规律化的生活至少我还没见 到过第二人。王老除了每天打太极拳外,还养成了长距离散步的习惯,只要两条腿能走 到的他就绝不乘车。这些养身之道都是他能够长寿的诀窍吧。


第七章 因为我年轻

这次我远离父母去参加重大比赛,父亲对我充满了期望和忧虑。在我临行前,他把我拉在身边:“德德,你每次下棋前,我对你讲过很多很多话了,这次我没有更多的话要讲了,我只有短短的三句话,你要好好记住。这三句话是:胆大如虎,心细如发,波平如镜。”爸爸似乎怕我记不住,又重复了两遍。他说只要做到这三条,就能发挥出好水平。

……

火车隆隆地向前。我离开家,离开上海,离开爸爸、妈妈、姐姐、弟 弟越来越远了。多少人对我寄予期望呵!我又想到关怀着我的一位位领导 同志,不由得对党生出一种感激之情。当然,某一个人代表不了党,但党 的正确与否、党的伟大与否以及我们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是否优越、是否幸 福,则又是通过每一层的党的干部来体现的。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能遇到 这么些好的领导干部,这是我的幸运。火车一声长鸣,将一支实力雄厚的上海队,其中包括上进心很强的、 但棋艺和思想远未成熟的16岁的我带进了北京城。

……

败给王幼宸这局是我这一辈子所有败局中印象最深的几局之一。为了 把事情说清楚,我不得不披露事实。我们每个棋手虽然参加的是个人赛,但并不完全代表个人,而又是代 表他所属的省或市。每次出征前,省市体委都会对其选手提出一些要求和 希望。作为我个人来说,自己的成长离不开上海的培养,因此身为上海市 的一名选手,当然也想为上海取得好成绩。我想其他省市的大部分棋手也 会有和我类似的想法。

在赛前,恐怕谁都会认为刘棣怀先生夺标的可能性最大。可是没料到, 他败在我的手下,之后我又力克过惕生,而刘老在以后的比赛中也并不理 想。这样上海队就把夺标的希望寄托在我的身上了。比赛进行了一半,我 将遇上王幼宸先生。一天,王老和我都赛完了,王老把我拉到文化宫的花 园中散步,很诚恳地对我说:“祖德,你现在成绩很好,很有希望。我年 纪大了,不会有什么前途了。下一轮我俩就要遇上,我想这局棋就让你赢 了。你好好下,争取把冠军夺过来。”      

我根本没有过比赛中要对手让的思想,更没想到老师主动让学生。我 一楞:“那怎么行?”      但王老说他一定要让!那种让人无可辩驳的坚决,那种使人不容置疑 的真挚。我当时虽然有些不快--我为什么要他让呵?我不要他让么!比 赛一让还有什么劲?不过我又很感动--王老是要我好啊!

     这天晚上上海对开了准备会,会上王老又主动表示了自己的态度。上 海对的领队杨明同志感到王老很有诚意,又对上海对有利,也表示赞同。

     怪就怪我这个人不争气。我和王老比赛时,以为这局棋已经毫无问题 了,因此下得就马虎了。而王老还是按常规在对局。王老的棋如正规部队, 而我的棋却似游兵散勇,没有章法。这下可糟了,不知不觉,形势明显于 我不利。王老没料到他会得到如此优势,好像一块点心已送到嘴边,不咬 上一口实在说不过去,于是他真刀真枪地干了起来。我突然发现不妙,王 老的架势哪像在让我,那是要把我生吞活剥呵!这下我真急了,全力反扑。

但此时的形势好像两人打架我已躺倒在地,被对手使劲按住。我是极尽挣 扎之能事,局势居然一点点地有所挽回。如果棋盘再大一点,我就有可能 扭转乾坤。但眼看有此希望时,棋已终局。王老终于把优势维持到最后, 以一子取胜。

这局棋输下来我真有些发呆了,说不出是什么滋味。我想:王老呵, 你要赢我,为何要先给我打个招呼。作为你的学生,我输给你也心甘情愿, 毫无怨言!但你为何欺骗我呢?不过,我怎么可以把人想得那么坏呢?王 老一直是爱护我的,他不丹培养了我,而且赛前的一番话也完全真心诚意, 他是希望我获得好的名次的。只是在比赛中我自己轻率,不认真对局,才 使王老临时改变了主意。棋手几乎是本能地要去赢对方的呵!当然,王老 这么做并不能说是正确,但任何人都有犯私心的时候,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如果一个人一辈子就这么一个错误,那这个人还是不容易的。

我只能怨我自己!我悄悄地对着玻璃窗,默默地流着眼泪。任何侥幸 的心理都可能带来不幸,任何侥幸心理都是可耻的、可鄙的、可悲的!这 次的悲剧是对我的报应,有可能得到手的冠军只因一时的侥幸心理,就拱 手让给了他人。


第八章 国耻

伊藤五段穿着华丽的和服,脸胖胖的,老是微笑着,一团和气。然而 她下的棋子子迸火星、着着见杀气,与她的外表毫无共同之处。那时我国 尚无女棋手,后来和日本的女棋手接触多了,我国自己也培养了不少女棋 手,才发现一个普遍的现象,即女棋手大多好杀,属力战型的为数很多。尤其与男棋手比较,其特点很为明显。前文我说过棋如其人(如其性格, 而不是如其外形),如果以此论证的话,那么是不是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女子比男子好争强斗胜,甚至不放过一时之短长。

……

回到旅馆,我就像一个犯了错误的人,不愿和别人打照面。我早早就 躺在床上。这一夜我辗转反侧,想着白天的比赛,想着陈老总,想着哪些 围棋爱好者。只要是个中国人,谁不希望中国人得胜,陈老总没有责怪我, 他知道我们的水平尚低。但我深信,他的内心比起那些围棋爱好者,更是 加倍地希望我们取胜呵!他为围棋事业花出了多少心血、寄予了多大的期 望!这一年中他多次来到围棋集训队,他经常讲到国运盛、棋运盛的道理, 他是希望围棋水平早些赶上去以体现我们祖国的昌盛呵!如果我们取胜, 笑得最欢的一定是陈老总。

……

曲八段和伊藤五段越战越勇,都是八战全胜。曲八段获全胜无可非议, 但让伊藤五段全胜实在不光彩。我们上场的几位都是年岁比她大的在国内 棋艺属一流的老先生,这些老将先后被她枪挑刀劈,一一落马。其中魏海 鸿先生对她的一局令人难忘,一般男棋手遇上女棋手都有负担,魏老恐怕 也不例外。伊藤五段在棋盘上的每个子都虎视眈眈,非置对手于死地不可。
在对手的强大攻势下,魏老的心情也越发紧张。对局至中盘,被动的局势 和紧张的心情把魏老这个好好先生折磨得够呛,只见他拿着棋子的手不停 地颤抖,其情景令人不忍目睹。有人担心魏老的身体支撑不下去,就劝他 挂起免战牌。

让伊藤五段八战全胜,无论如何也是个耻辱。这不仅仅是围棋手的耻 辱,而且是民族的耻辱,是国耻!我国是围棋的发源地,有着数千年的悠 久历史。围棋早就被列入“琴、棋、书、画”四大艺术之一,是中华民族 的国技,是炎黄子孙的国粹。但如今却敌不过东瀛女将,这是多少年来国 运不盛的结果。直到今天,每当我回忆起新中国围棋发展的历史,首先就 要想到1960年中日比赛的惨败,也必然要想到伊藤老太太威风凛凛地大获 全胜,以及安藤小伙子在比赛中漫不经心地来回散步。


第九章 初渡东瀛

一个优秀的民族,首先应当看得起自己,应当尊重自己的历 史、自己的艺术和文化。倘若光学他人,而鄙弃自己的文化和艺术,那是 十足的崇洋媚外、愚昧无知、自暴自弃,是不会有什么出息的。一个国家 和一个人一样,只有走自己的路,才能闯出一个局面来,才能让别人承认 你、尊重你。


第十章 合肥鏖战

随着比赛的深入,战况日趋激化。第二轮中过惕生先生和江苏小将陈 锡明之战紧张又有趣。这局棋陈锡明不畏强敌,不断进攻,过先生虽执黑 先走,但并无优势。局势始终混沌不清,直至收官阶段,胜负极为细微。

很多旁观着点头动嘴,甚至念念有词,显然在努力清点双方地盘,但似乎 都没能看出个胜负。当锡明占上最后一个单官后,他问过先生:“你的地 盘里是否还要补一手?”过先生的地盘内确有不干净之嫌,如补一手,那 过先生黑棋收后,就要还白棋半子;如不补,则锡明有权将棋继续下去, 黑棋的阵营中是否有文章,有待实战来断定。过先生毕竟是大将,他冷静 地判断输赢,如不补可胜四分之一子;如花一手补上,则因要还子而输四 分之一子。补则必败,当然不能补。于是陈锡明就在黑空内大动干戈,过 先生沉着接战,应付得当,尽管风险较大,但终于风平浪尽。过先生胜了 四分之一子,好险哪!旁观者看着心跳都加速,对局者的心情就可以想象 了。

我国围棋比赛的规则时有变动,尤其在黑棋算不算收后问题上常有争 论,各有各的道理。算不算收后,在实战中,特别是遇上细棋就很有影响。我国的棋手由于在这方面实践较多,因此对收后的问题很敏感。


第十二章 苦斗[木尾]原

晚饭后,我们向陈老总告辞了。当我走到门口时,听到背后陈老总在 和外交部的其他同志说:“他叫陈祖德,棋下得好,我对他希望很大。” 听到这话,我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回头朝陈老总看去,他朝我微笑着, 眼光是那样的和蔼、深情并充满着信任感。我只感到一股暖流呼地涌上心 头,涌上全身,我想说什么,又说不出,只是再一次说了声:“陈副总理, 再见!”


第十四章 我多么希望…… 【文革时期】

我实在看不惯造反派的所作所为。我不愿为了政治上得到庇护而投靠 哪一派组织。顶多被划入另册么!

     我加入了一个没有派的派---逍遥派。

     人活着总要找点事做的。我看着自己瘦弱的身子,那就练身体吧。围 棋虽属体育项目,但我和围棋之外的体育运动几乎无缘。只是在当了逍遥 派之后,我才跳进了游泳池、走进了举重房、挥起了乒乓拍。说也奇怪, 不知不觉间,多年的神经衰弱症好了,折磨人的肠胃病也驱走了。真是食 欲和体重俱增,肌肉共脸颊齐鼓。也说不清是什么时候开始,像饼干一样 单薄的陈祖德消失了,代之以一个有着令人羡慕的肤色和体魄的陈祖德。

……

国家围棋集训入被撤消了,集训队员纷纷回到自己的省市。我和另几 位上海的棋手理应回到上海。谁知“四人帮”之一的张春桥竟然不让我们 回到自己的家乡。张春桥在“文革”中不择手段地攻击陈老总,谩骂陈老 总“不会打仗,只会下几着臭棋。”出于这种不可收拾的仇恨心理,他自 然就仇恨陈老总提倡的围棋事业以及陈老总爱护的围棋手。北京不让留,上海不让进,我们无家可归了。

……

一个人是不是男子汉,首先不是看他得势时的表现,而是看他处在逆境中 的表现。人生如大洋中的一叶小舟,命运的浪潮有时把你抛得那么高,有 时又把你摔得那么低,甚至无情地将你摧毁。真正的男子汉往往在命运的 低潮时方显出英雄本色。

……

有时我们几人进行会餐,各人大显身手,也是饶有趣味的。一次会餐, 汝南买了一些猪肉和一只鸡放在一起红烧,他为了将鸡和肉炖得烂一些, 焖在锅里很长时间。待揭开锅一看,鸡烧得烂糊糊的,而猪肉已毫无踪影。

我就给这道菜取了个名,为“烂糊鸡”。同一天晚上,淞笙煎了个很大的 鸡蛋饼,大得无盘可盛,他只得将它放在一个很大的锅盖内,大家就给这 道菜取名为“锅盖蛋”。做菜的人一般都爱被人夸奖,我们边尝着淞笙的 手艺边说:这个菜具有锦江饭店厨师的水平。淞笙高兴得那个大嘴加倍地 大了。

我是第二次进工厂,14岁那年是半工半读,这次是正式工人。前者是 临时,后者是固定,性质完全不同。但有一点相同,即都要从头学起,都 要拜师当徒工。我已快27岁了,我的师傅姓张,比我大不了几岁,是个朴 实勤劳的人。当时正值动荡年代,社会上的歪风邪气再加上工厂的管理不 当,给工人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但工人中总有那么些品质可贵的人,我 的师傅也是其中之一。他很少言语,从不表现自己,整天埋头苦干,没活 时也能找活干。对于这样的工人,我从心中佩服。

……

在三通用除了和一些工人对局外,社会上有些围棋爱好者不时找上门 来。与他们交流是一大乐事。所有爱好者中,和我们下得最多的无疑是聂 卫平了。小聂是18岁左右的青年,时代的潮流把他卷到遥远偏僻的黑龙江 农场,但他对围棋有着强烈的兴趣和上进心,因此常返回北京找我们对弈, 有时一个星期下三四盘。我们在工厂的这段期间,小聂的棋艺有了长足的 进步,以至1973年恢复围棋集训时,他已成为全国数得上的高手了。

……

我国十亿人口中百分之八十是农民。在城市中,工人是最重要的组成 部分。中国人民的生活的改善主要应体现在工人和农民身上。值得高兴的 是,近几年我国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有了以往所不敢想象的令人目眩的变 化,但要使全体工农都营养充足、手头宽裕还要作很大的努力。我多么希 望早日看到我国广大农民能早日摆脱那些原始落后的农业工具,今后再也 不要用锄来耕地、用扁担挑水、用石夯来打土坯以及再也不要开饭时只见 窝头咸菜;我也多么希望看到我国所有的工人再也不要为了添置一辆自行 车而饭盒只见几片菜叶,不要为了上班不迟到这条纪律而在汽车站上毫无 纪律地争先恐后,更不要为了招待两个客人而到邻居家去借钱。我多么希 望....

     我国有多少农民一辈子守着自己的家园,对于他们来说,世界太狭小 了;我国有多少工人不是在厂房,就是在上下班的路上或是忙着没完没了 的家务,他们虽然在城市,但他们成年累月地奔波在工厂和家庭的两点一 线上。我们的工人和农民具有极其可爱、极其难能可贵的伟大品质,他们 辛勤工作一辈子,但对生活的企求很少很少,他们最容易满足。然而人活 着不仅仅是为了生存,人应当替社会创造财富,与此同时,也应当得到越 来越多的、越来越美好的物质享受和精神生活。我们广大的工人和农民呵,我多么希望你们能早日得到你们应该得到 的一切。“文革”使我在最宝贵的年华荒废了棋艺,这是无法弥补的损失。

然而到了农村,又进了工厂,使我增加了不少知识,尤其是使我了解了工 人、农村,爱上了工人、农村,这又很有所得。人生总是有失又有,当我 想到我所失去的,其痛苦难以名状,但当我想到我所得到的,我又有所慰 藉。


第十五章 恩人与恋人 【陈毅去世】

归途中,我默默地坐在李梦华同志的车中,只感到说不出的空虚。世 界冰凉了,天空黑暗了。苍天呵,为什么不让陈老总这样的大好人再活下 去?为什么在我刚得到心爱的连任时,就夺去了我崇敬的恩人?我不久前 刚刚获得了喜悦,突然又遭到这难以名状的痛苦。我所得到的远远比不上 我所失去的。陈老总的去世是我国围棋事业无法弥补的损失。围棋事业已 遭到林彪一伙的毒手,我一直期待着陈老总来挽救,如今这已成为不可能 了。我悲恸之极,眼泪情不自禁地夺眶而出。我不是脆弱的人,更不轻易 掉泪,我一直认为男子汉掉泪是羞耻之事。后来直至我父亲病故以及自己 病危时我都未曾掉过一滴泪。但此时我再也忍受不住,我哭泣了。虽然李 梦华同志在身边,我也顾不上了。梦华同志见此情景,跟我说:“以后好 好干。”短短的一句话止住了我的哭泣。以后好好干,说明以后有希望。

人活着就是因为有希望,一个人失去了希望,他的生活就毫无意义了。是呵,我要好好干,我一定还会拿起围棋子的。陈老总是我国围棋事 业的大恩人,他的教诲和期望已铭记在我心中,我要把这一切讲给比我年 轻的棋手听,要一代一代讲下去,以此作为勉励的鞭策。我们将永远记住, 在中国围棋史上功劳最卓著的一个响亮的名字----陈毅。


第二十章 重新获得世界 【陈祖德患癌症,面对自己运动生涯的结束】

我与晓春的这盘棋开局不久即掌握主动,中盘时我发挥了自己攻击的 特长取得了优势。到了一个关键时刻,我面临两条路可选择--一条路可 使我平衡地保持优势,另一条路复杂且又冒风险,那是对黑棋进行猛攻。

如攻击中稍一不慎,形势即会逆转。这种下法因其难度大而对我特别具有 诱惑力。这是条勇敢者之路,是艺术的探索之路,是充满了创造之兴奋也 充满了失败之可能的道路。我从来认为宁愿因为创造而导致失败,也不能 因为怕失败而不去创造。永不失败是永不成功的同义词。是的,若在平时, 我当然会选择这条路。

     然而,今天是场重要比赛,比赛的胜负关系到我能否实现夺回桂冠的 目标。我沉思许久。是单纯为了胜负呢还是为了追求艺术的真谛?

     我并非在进行技术的分析,而是在作境界的抉择。

     我终于作出了决定,选择了那条复杂而有风险之路。我想自己下了30 年棋,不曾有过畏惧和退缩。尤其今天在我对面的是位16岁的小伙子,我 能为了看重胜负而表现出怯懦吗?如果是国际比赛,那么为了祖国的容誉 是应当慎重地对待胜负的。如今对着自己的棋友、自己的小辈,我应当给 他以怎样的影响呢?

     一场猛烈的攻击展开了,这是场华丽的歼灭战。这场歼灭战容不得一 丝误算。遗憾的是我终于产生误算。这是可以避免又可能发生的误算。如 果避免了,这场精彩的歼灭战是我的一个杰作。然而这场苦战给我留下的 是一张遗憾的棋谱。

……每一次人生的关键时刻,每一次大大小小的抉择,其实都是一个能不能自我战胜、能不能超脱的过程。

……

我虽然不愿看医书,但我是个爱读书的人。人们知道我有这方面的爱 好,就给我找来不少书籍杂志。躺在病床上看书真是一大享受,人的一生 中只要有下围棋好看书这两个爱好,那保证一辈子不会寂寞,生活永远充 实。

     在众多的书籍中,有一位日本哲学家叫做中江兆民的一本哲学著作《 一年有半》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中江知道自己患了癌症,医生跟他说他 的生命还有一年半的时间。他并没有忧虑重重,而是认为“一年对我来说 已是寿命的丰年。”他带病坚持写作,终于完成了这本《一年有半》,这 之后,他的病情日益加重,已无法讲话。但他又写了一本《续一年有半》。

他的生命之光虽然已极其微弱,但又是那样的强烈,那样的光彩夺人。我 欣赏中江的人生观。他不怕死,面对死神那样的坦然;但他又极其珍惜生 命,使短暂的生命展现了不可估量的价值。

     是呵,人生在宇宙中是那样的短暂,不要说三十多岁,即使一百多岁、 三百多岁,不也是一刹那。从这点来说,生命是短促的。真正明白了这一 点,就不再唉叹生命的长短,而只着眼于人生的价值了。

……

谁知死神对我并不罢休,它的阴影紧紧地伴随着我。抵达上海的那天 晚上,我感到浑身乏力,不思饮食,还不时恶心。第二天我立即被送往上 海市的瑞金医院--转氨酶高达1000。是输血引起的黄疸性肝炎。

……

我要坚强地活下 去。仅仅为了爱我助我的人们我也得活下去!我知道这种“存活”决不是 轻松的。今后我活着就得不断地和癌症作斗争,不断地自我战胜老子说: “自知曰明,自胜曰强。”隋代思想家王通说:“自知者英,自胜者雄。” 人类正是在不断地发现自己的弱点、缺点,从而在不断地战胜自我、超越 自我的过程中得以进步的。一个人拼搏的过程就是忘却自我、超越自我的 过程。眼看着后起之秀要跑到前面,同样需要超越自我才能大度地欢迎别 人战胜自己。作为一个围棋手,我的运动生命是结束了,但这绝非我的终 点,而是我新的起点。陈祖德可以不是围棋手,但陈祖德永远是一个围棋 工作者。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