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一月, 2021的博文

文化神学

保罗· 蒂利希,《文化神学》,陈新权 王平 译,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年。 第一部分 基本思想 宗教是一种终极关怀。(页7) 宗教哲学的两种类型:(1)本体论,弥合分裂(认识上帝即认识自己);(2)宇宙论,陌路相逢(碰见上帝如见陌路人)。蒂利希强调,本体论类型对宗教哲学是基本的。(页10) 两个绝对问题:绝对原则和上帝,如何连接起来?奥古斯丁:二者在真理(Veritas)本性上是一致的。托马斯:理性不是达到上帝的直接方式,而是间接方式(媒介),因为同一个对象不能既是认识对象又是信仰对象,因为信仰不是与对象直接接触。蒂利希指出,托马斯这种理解,正是“信仰”蜕变为(被理解为)“一种缺少证据的信念”的根源。(页12-20) 对空间的强调(空间神),这是与民族主义相关,强调大地,要求强力(对其他空间的征服)。(页38)对时间的强调(时间神、历史神),意味着朝着历史中的终极目标而行动,要求正义。(页45-46) 文化与宗教的关系:宗教是实体,文化是它的具体表现。(页53)宗教表现为文化,例如宗教语言(《圣经》)、宗教艺术、认识领域(医学心理学)。(页59-61)“神学必须运用所有文化领域中的有关实存分析的庞杂而深刻的材料。”(页61)【此处可见,神学与文化的关系,即,文化成为神学探究的一种新材料】 第二部分 具体运用 论及存在主义哲学、深层心理学。二者的一个基本区别是,存在主义哲学关注普遍的人类境况,深层心理学(精神分析)关注人为了逃避所处境况而堕入精神病的各种方式。(页152) 第三部分 文化比较 德国有一种偏狭的地方主义,例如新教神学即德国神学。但是,自从蒂利希来到美国,他发现在美国,来自世界各地的传统可以相互平等交流。(页203-206)“当我们作为难民来到美国时,我们被接收的方式表明,在我们的美国朋友方面, 其目的并不是把我们美国化,而是让我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在整个美国的舞台上发挥作用。每个人都准备接收我们所能给予的,无人要求我们放弃自己的经验和观念而与他们同化一致。 ”(页219) 美国神学的的优点:突出社会伦理问题。大陆神学对理想(基督启示的绝对原则)照进现实(具体政治情况)感到困难,但是美国通过一些中介性原则,克服了这种道势分离,即民主、个人尊严、法律面前的平等,诸如此类。(页212) 在欧洲,教会是拯救灵魂的机构;神学是关于拯救的真理的提炼(获得终极真理的圆...

存在与时间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 译,北京:三联书店,2014年。 此在:向死而存在,亦即存在在此显示,亦即存在在朝向死的此显示 扉页 初步目标:阐释时间→本书意图:存在问题 导论 概述存在意义的问题 第一章 “存在(是)”一词究竟指什么?随着人们日用而不在意,以及哲学的历史发展,对这一词的理解逐渐僵化,形成教条,对人们来说似乎是不言而喻了。 但“存在”一词并非概念(不可概念化理解),你如果去细究它,你就会茫然无措;无疑,“存在”一词处于晦暗处。因此,重提存在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那么,对于存在问题我们该如何提问呢?首先,我们应对发问的诸环节有个了解。 问之所问(存在)→被问及的东西(存在者)→问之何所以问(存在的意义) 而且我们要问,我们该从哪种存在者入手去思存在(入手处)?海德格尔提出了一个入手处:此在(Dasein),能够对存在进行发问的存在者(页9),能够领会存在(与存在本身发生交涉)的存在者(页14)。 存在论(Ontologie):对存在的研究。“存在总是某种存在者的存在。”(页11)补充:海德格尔认为,传统的存在论实际上是研究存在者的(页497)。存在问题,在存在论层次(哲学)、在存在者层次(科学)都具有优先性,更为原始。因为当哲学、科学发动的时候,必然已事先处于对存在的领会之中。 基础存在论:对此在之存在进行分析。【此在:存在的面具】 第二章 我们以分析此在为进路来通达存在问题(主要任务),而对此在的分析又需从其日常状态着手,因为“我们就日常状态提供出来的东西,不应是某些任意的偶然的结构,而应是本质的结构。”(页20)此在的存在(此在由以出发的视野)就是时间。这样,如何理解时间现象又成了一个问题。“因为只有着眼于时间才可能把捉存在。”(页23) 同时,我们也许对存在论之误读历史做一番澄清。比如,康德摸索到了时间问题,但他仍难免流俗。要明白,对存在问题之探索,本身就带给了我们一种新视野。 现象:①公开者,就其自身显示自身者 ②假象,貌似的东西,看上去像是的东西,是现象的褫夺性辨识。现相:通过某种显现的东西(呈报者)呈报出某种不显现的东西,是一种不显现(例如,感冒通过头疼呈报出来,但感冒自身不显现)。Logos:让人看话语所及的东西。现象学:“让人从显现的东西本身那里,如它从其本身所显现的那样来看它……凡是如存在者就是本身所显现的那样展示存在者。”...

施莱尔马赫:论宗教

 施莱马尔赫,《论宗教》,邓安庆 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 第一讲 申辩 我要为宗教进行辩护,其动机是来自一种神性的召唤。 第二讲 论宗教的本质 宗教的本质是直观和情感。(页30)形上学和伦理学从人出发,把人视为一切关系的中心,而宗教则着眼于无限。 形上学-思辨-科学 伦理学-实践-技艺 宗  教-对无限的感觉和鉴赏(页31) 宗教就是对宇宙的直观。(页33)直观就是个别特殊的直接的感觉,亦即一种直接经验。(页34) 宗教反对以自我为中心,而以无限为准。“宗教让虔敬的心灵感到一切都是神圣的,有价值的,甚至连不神圣的和粗鄙的东西也是如此。……宗教是一切自命不凡和一切片面性的唯一死敌。”(页39) 宗教最高贵的东西就是虔敬。(页64) 第三讲 论宗教的培育 理智的人是阻碍宗教发展的敌对势力。(页85)因为它们扼杀一切超自然的和神奇的事物。(页86) 第四讲 论宗教的会社性或者论教会和教牧 宗教必然是社会性的。因为依照人的本性,必然要在把自身内的完善的东西表达和传播出来。(页106) “每个人越是接近宇宙,每个人也就越多地与他人心心相通;他们越是融为一体,就没有人只有自我意识,每个人同时也有他人的意识,他们不再只是众人,而且也是人类,【此处能克服极权主义】而且他们走出自我之外,超越自我之外,凯旋般地迈向真正不朽和永恒的大道。”(页138) 第五讲 论诸宗教     宗教战争的必要性。“在向外传播上是有争战的,这是因为,为了把它最内在的本质弄清楚,必须把在伦理习俗和思维方式上的每一种腐败和到处存在的非宗教原则本身,揭露在一切事物面前。因此,它要毫不留情地揭露一切虚伪的道德,一切坏宗教,一切不幸的两者混合,通过这种揭露要把它两方面的弱点赤裸裸地揭示出来,直捣腐败人心最内在的秘密,以本己经验的生火照澈在黑幕下掩盖的一切罪恶。”(页171)

二十世纪神学评介

 葛伦斯,奥尔森,《二十世纪神学评介》,刘良淑,任孝琦 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 导论 基督教神学问题:如何处理神的超越性(transcendence)与临在性(immanence)? 在传统上,这个问题被表述为恩典与自然的问题。 第二章 施莱尔马赫 以 感觉 作为人认识神的基础,换言之,神学思考以宗教经验为来源。宗教的本质就是人类对于自己最终依存于某个无限者的感觉。 方法论:转向相信的主体,即神学的依据在于信徒的经验。 神论:否认神具有超自然属性,因为这和基督徒对神的恰当的感觉相矛盾。 基督论:耶稣对神具有完美的知觉。 第三章 巴特:强调神的超越性 方法论:《信心寻找理解》( Fides Quarens Intellectum ,1931),神的话(即耶稣基督为神的自我启示的真理)是最根本的前提。 神论:基督教神学的唯一资源就是神的话。神的话有三重模式:①耶稣基督;②圣经;③教会的福音宣讲。 基督中心论:巴特的神学架构以基督为中心,即对于每一个神学问题,他都会问:从神在耶稣基督里的作为来看,这有什么意义? 拣选论:耶稣基督是唯一被弃绝的人,而所有的人都在他里面被拣选。——倾向于普救论。 第四章 蒂利希 神学预设:①神学必须有辩护性(apologize,护教性);②基督教信息与当代文化之间是有共同立足点的;③哲学在神学的护教任务中扮演着关键性角色;④在哲学中,存在论具有关键地位;⑤在存在论中,人的实存的特殊性质。 方法论:关联法,即“透过提出存在的疑问和提供神学的解答,以一问一答的方式阐释基督教信仰。”(页152)基于此,他反对其他的方法:①超自然主义方法(巴特);②自然主义方法(自由派神学);③将超自然与自然结合的双重法(传统的自然神学,如天主教) 本质与存在:本质是事物潜在的完美状态,存在是本质的具体化的堕落状态。 基督论:耶稣基督是存在与本质复合的新存在的象征。——蒂利希的基督论被批评有诺斯替色彩。 第五章 朋霍费尔:强调基督论,主张基督住在教会里(强调教会的作用)。 另外,他还强调“圣洁的入世”。因为神就在世界里,因此基督徒应该积极参与在世界的生活。 第六章 莫尔特曼:强调“末世”(未来),神学的真正主题就是盼望神的国度来临。未来既超越(未来的期盼)又临在(未来的期盼对现在的冲击)。 潘能伯格:尝试在世俗经验中找到宗教意义,认为救赎与创造...

奥尔森:基督教神学思想史

 罗杰·奥尔森,《基督教神学思想史》,吴瑞诚 徐成德 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 神学乃是教会对救恩(基督带来的)与福音(使徒的传扬)的省思。(页15) 〇二世纪 诺斯替主义:强调精神至上而极力贬低物质,因此反对言成肉身等观念。 “为什么二世纪的教会领袖,决定要对异端教派与批评者发出神学回应呢?这个答案很简单:为了救恩。”(页25 )【神学的意义也正是在于为了救恩】 使徒教父:教导基督徒正确的信念和行为 护教者:写信给异教批评者与罗马官方,护卫基督教的完整(吸收希腊哲学) 〇三世纪 克莱门:基督教的教义是真哲学 德尔图良:极力反对哲学 在罗马对基督教进行迫害期间,西普里安努力将基督教团体结构化(团结一致),并奠定了教会学。他使得原始基督教变成了高度结构化的属灵的阶层组织,“在教会之外没有拯救”。 原始基督教转变成了罗马天主教,主要因素:①以主教为中心的阶层组织架构发展成型;②概述成为基督徒必要条件的信经出现;③基督教圣经正典的确立。(页117)【由此可见,“唯独圣经”的主张也太过绝对,比圣经更为重要的是效法基督的实践行为】 〇问题:如何理解三位一体? 阿里乌主义:圣子有不存在的时候。(神在生子之前,子并不存在) 亚历山大的反驳:阿里乌其实在否定父的不变性,因为如果子未生之前不存在,那么父也是不存在的。(页141) 阿塔纳修:子是受生的,而不是受造的。(页160) 卡帕多西亚教父确立三位一体之教义:三位(hypostasis,位格,身份,谁)一体(ousia,质,什么) 〇问题:如何处理基督的神性与人性?(基督论) 〇教会分裂1:天主教-东正教 奥古斯丁:神恩独作说 东正教:敬拜就是信仰的法则。(页295) 天主教:父和子→圣灵 东正教:父神→子和圣灵 〇经院哲学 经院哲学: ①信仰寻求理解,强调理性在信仰中的重要作用; ②寻找哲学与基督教启示之间的正确关系; ③特定的写作方法(辩证法) 与此同时,出现“反对经院哲学者”,是一股人文主义思潮,例如伊拉斯谟(Erasmus) 阿奎那的神学体系: ①超自然与神圣的启示:三位一体、言成肉身等等 ②亚里士多德的神学:自然、理性等等 宗教改革三先锋:奥卡姆、威克里夫、伊拉斯谟 〇教会分裂2:天主教-新教 新教,三项原则: ①唯独恩典与信心 ②唯独圣经 ③信徒皆祭司 新教:路德宗、改革宗、安立甘宗、重...

连城诀

金庸,《连城诀》,北京:三联书店,1994年。 后记 儿童时候,我浙江海宁老家有个长工,名叫和生。他是残废的,是个驼子,然而只驼了右边的一半,形相特别显得古怪。虽说是长工,但并不做什么粗重工作,只是扫地、抹尘,以及接送孩子们上学堂。我哥哥的同学们见到了他就拍手唱歌:“和生和生半爿驼,叫他三声要发怒,再叫三声翻跟斗,翻转来象只瘫淘箩”。“瘫淘箩”是我故乡土话,指破了的淘米竹箩。 那时候我总是拉着和生的手,叫那些大同学不要唱,有一次还为此哭了起来,所以和生向来待我特别好。下雪、下雨的日子,他总是抱了我上学,因为他的背脊驼了一半,不能背负。那时候他年纪已很老了,我爸爸、妈妈叫他不要抱,免得两个人都摔跤,但他一定要抱。 有一次,他病得很厉害,我到他的小房里去瞧他,拿些点心给他吃。他跟我说了他的身世。 他是江苏丹阳人,家里开一家小豆腐店,父母替他跟邻居一个美貌的姑娘对了亲。家里积蓄了几年,就要给他完婚了。这年十二月,一家财主叫他去磨做年糕的米粉。这家财主又开当铺,又开酱园,家里有座大花园。磨豆腐和磨米粉,工作是差不多的。财主家过年要磨好几石糯米,磨粉的工夫在财主家后厅上做。这种磨粉的事我见得多了,只磨得几天,磨子旁地下的青砖上就有一圈淡淡的脚印,那是推磨的人踏出来的。江南各处的风俗都差不多,所以他一说我就懂了。 只为要赶时候,磨米粉的工夫往往要做到晚上十点、十一点钟。这天他收了工,已经很晚了,正要回家,财主家里许多人叫了起来:“有贼!”有人叫他到花园去帮同捉贼。他一奔进花园,就给人几棍子打倒,说他是“贼骨头”,好几个人用棍子打得他遍体鳞伤,还打断了几根肋骨,他的半边驼就是这样造成的。他头上吃了几棍,昏晕了过去,醒转来时,身边有许多金银首饰,说是从他身上搜出来的。又有人在他竹箩的米粉底下搜出了一些金银和铜钱,于是将他送进知县衙门。贼赃俱在,他也分辩不来,给打了几十板,收进了监牢。 本来就算是作贼,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罪名,但他给关了两年多才放出来。在这段时期中,他父亲、母亲都气死了,他的未婚妻给财主少爷娶了去做继室。 他从牢里出来之后,知道这一切都是那财主少爷陷害。有一天在街上撞到,他取出一直藏在身边的尖刀,在那财主少爷身上刺了几刀。他也不逃走,任由差役捉了去。那财主少爷只是受了重伤,却没有死。但财主家不断贿赂县官、师爷和狱卒,想将他在狱中害死,以免他出来后再寻仇。 他说:“真是...

什么是汉语神学?

 曾庆豹,《什么是汉语神学?(修订版)》,新北:台湾基督教文艺,2017年。 第一章 什么是汉语神学 汉语神学意味着:与“中国”为敌。(页5)【浓浓的巴特味,即维持圣言的绝对性作为对现代中国的批判性维度】 汉语神学的基本论题:(1)拒绝把信仰充当负担民族主义的招魂者;(2)反对将信仰贬值作伦理道德的工具;(3)走出中西体用论的二元形上学框架;(4)转向个体信仰的生存论;(5)以现代性问题作为汉语神学的问题意识;(6)通过神学语式的提问让汉语神学走向世界并共同承担起人类精神的困境。(页9)【第4点意味着,走出民族文化身份的纠结,关注个体生存本身】【但不能以伦理道德来消解儒家】【问题:中体西用背后的体用论,到底什么意思?】汉语神学,即是圣言的汉语生成。(页21) 基督神学的中国化问题,其前提是把基督神学视为是西方的神学。(页14)但这种前提就错了,这也是本色化神学的真正问题所在。刘小枫以“个体生存”经验来突破“中西”范式,即从民族大理中走出来,走向原初生存经验。(页18) 刘小枫的汉语神学之作:《拯救与逍遥》、《走向十字架上的真》、《汉语神学与历史哲学》。(页22) 附录:巴特在汉语学界的政治神学意涵 本文关注赵紫宸、刘小枫、张旭介绍巴特神学入华。赵紫宸指出,巴特反对这种想法:人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寻求而达到上帝。(页36)【这对眼泪研究极为重要,眼泪千万不能理解为是人借助自身达到上帝的手段之一,而是要理解为是人对自身的绝望、否定、批判】 刘小枫指出,巴特对中国的意义,也在于,批判中国的“替天行道”的政治神学。(页37)

笑傲江湖

金庸,《笑傲江湖》,北京:三联书店,1994年。 第六回 刘正风脸上突然闪过一丝凄凉的笑容,说道:“曲大哥和我一见如故,倾盖相交。他和我十余次联床夜话,偶然涉及门户宗派的异见,他总是深自叹息,认为双方如此争斗,殊属无谓。我和曲大哥相交,只是研讨音律。他是七弦琴的高手,我喜欢吹箫,二人相见,大多时候总是琴箫相和,武功一道,从来不谈。”他说到这里,微微一笑,续道:“各位或者并不相信,然当今之世,刘正风以为抚琴奏乐,无人及得上曲大哥,而按孔吹箫,在下也不作第二人想。曲大哥虽是魔教中人,但自他琴音之中,我深知他性行高洁,大有光风霁月的襟怀。刘正风不但对他钦佩,抑且仰慕。刘某虽是一介鄙夫,却决计不肯加害这位君子。” 第十回 只是现下时候不多了,你将这华山派的三四十招融合贯通,设想如何一气呵成,然后全部将它忘了,忘得干干净净,一招也不可留在心中。 第十八回 我佛家不信天命,只讲缘法。 后记 隐士对社会并无积极贡献,然而他们的行为和争权夺利之徒截然不同,提供了另一种范例。中国人在道德上对人要求很宽,只消不是损害旁人,就算是好人了。 参与政治活动,意志和尊严不得不有所舍弃,那是无可奈何的。柳下惠做法官,曾被三次罢官,人家劝他出国。柳下惠坚持正义,回答说:“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论语》)。关键是在“事人”。 我写武侠小说是想写人性,就像大多数小说一样。写《笑傲江湖》那几年,中共的文化大革命夺权斗争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当权派和造反派为了争权夺利,无所不用其极,人的卑污集中地显现。我每天为“明报”写社评,对政治中龌龊行迳的强烈反感,自然而然反映在每天撰写一段的武侠小说之中。这部小说并非有意的影射文革,而是通过书中一些人物,企图刻划中国三千多年来政治生活中的若干普遍现象。影射性的小说并无多大意义,政治情况很快就会改变, 只有刻划人性 ,才有较长期的价值。不顾一切的夺取权力,是古今中外政治生活的基本情况,过去几千年是这样,今后几千年恐怕仍会是这样。任我行、东方不败、岳不群、左冷禅这些人,在我设想时主要不是武林高手,而是政治人物。 【归隐、侠义是不同于角逐功利的生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