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森:基督教神学思想史
罗杰·奥尔森,《基督教神学思想史》,吴瑞诚 徐成德 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
神学乃是教会对救恩(基督带来的)与福音(使徒的传扬)的省思。(页15)
〇二世纪
诺斯替主义:强调精神至上而极力贬低物质,因此反对言成肉身等观念。
“为什么二世纪的教会领袖,决定要对异端教派与批评者发出神学回应呢?这个答案很简单:为了救恩。”(页25 )【神学的意义也正是在于为了救恩】
使徒教父:教导基督徒正确的信念和行为
护教者:写信给异教批评者与罗马官方,护卫基督教的完整(吸收希腊哲学)
〇三世纪
克莱门:基督教的教义是真哲学
德尔图良:极力反对哲学
在罗马对基督教进行迫害期间,西普里安努力将基督教团体结构化(团结一致),并奠定了教会学。他使得原始基督教变成了高度结构化的属灵的阶层组织,“在教会之外没有拯救”。
原始基督教转变成了罗马天主教,主要因素:①以主教为中心的阶层组织架构发展成型;②概述成为基督徒必要条件的信经出现;③基督教圣经正典的确立。(页117)【由此可见,“唯独圣经”的主张也太过绝对,比圣经更为重要的是效法基督的实践行为】
〇问题:如何理解三位一体?
阿里乌主义:圣子有不存在的时候。(神在生子之前,子并不存在)
亚历山大的反驳:阿里乌其实在否定父的不变性,因为如果子未生之前不存在,那么父也是不存在的。(页141)
阿塔纳修:子是受生的,而不是受造的。(页160)
卡帕多西亚教父确立三位一体之教义:三位(hypostasis,位格,身份,谁)一体(ousia,质,什么)
〇问题:如何处理基督的神性与人性?(基督论)
〇教会分裂1:天主教-东正教
奥古斯丁:神恩独作说
东正教:敬拜就是信仰的法则。(页295)
天主教:父和子→圣灵
东正教:父神→子和圣灵
〇经院哲学
经院哲学:
①信仰寻求理解,强调理性在信仰中的重要作用;
②寻找哲学与基督教启示之间的正确关系;
③特定的写作方法(辩证法)
与此同时,出现“反对经院哲学者”,是一股人文主义思潮,例如伊拉斯谟(Erasmus)
阿奎那的神学体系:
①超自然与神圣的启示:三位一体、言成肉身等等
②亚里士多德的神学:自然、理性等等
宗教改革三先锋:奥卡姆、威克里夫、伊拉斯谟
〇教会分裂2:天主教-新教
新教,三项原则:
①唯独恩典与信心
②唯独圣经
③信徒皆祭司
新教:路德宗、改革宗、安立甘宗、重洗派
〇新教神学的多元化
敬虔主义把焦点放在神对信徒的个体内在生命的改变上(个人对神的经历)
①真正的基督徒需有一个对上帝的归正经验(内在地经验基督信仰)
②强调基督徒之间的容忍与和平
③外显的基督信仰,真正的基督徒一定会在态度和行为上自我彰显出来
清教徒与循道宗力图复兴英国教会的神学,但是徒劳无功,因此分道扬镳。
自然神论:任何具有理智的存在,就像人一样,都不可以把任何东西视为真的,除非它符合物质本性,又与正确的理性和谐一致。
自然神论试图改造新教神学,它想要证明,基督教是纯理性的自然宗教最高等与最优良的表达。
〇新教神学对现代性的回应
自由派神学:与现代主义(=启蒙主义,理性无所不能)携手并进【宗教理性化】
基要派神学:反对现代主义
新正统派神学:超越二者,以平正的态度面对现代主义。——主张:启示=神的话=耶稣基督,启示是神的自我显示。(克尔凯郭尔、巴特)
〇现代神学的新发展
梵二会议:修改双源头权威(圣经和传统)的教义,确认了圣经的无上地位。(页616)(卡尔·拉纳)
解放神学:①神学需具体化处境化,为特定情境中的公义而奋斗;②受压迫群体对神的心意有其独到见解;③教会需积极参与对受压迫者的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