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汉语神学?
曾庆豹,《什么是汉语神学?(修订版)》,新北:台湾基督教文艺,2017年。
第一章 什么是汉语神学
汉语神学意味着:与“中国”为敌。(页5)【浓浓的巴特味,即维持圣言的绝对性作为对现代中国的批判性维度】
汉语神学的基本论题:(1)拒绝把信仰充当负担民族主义的招魂者;(2)反对将信仰贬值作伦理道德的工具;(3)走出中西体用论的二元形上学框架;(4)转向个体信仰的生存论;(5)以现代性问题作为汉语神学的问题意识;(6)通过神学语式的提问让汉语神学走向世界并共同承担起人类精神的困境。(页9)【第4点意味着,走出民族文化身份的纠结,关注个体生存本身】【但不能以伦理道德来消解儒家】【问题:中体西用背后的体用论,到底什么意思?】汉语神学,即是圣言的汉语生成。(页21)
基督神学的中国化问题,其前提是把基督神学视为是西方的神学。(页14)但这种前提就错了,这也是本色化神学的真正问题所在。刘小枫以“个体生存”经验来突破“中西”范式,即从民族大理中走出来,走向原初生存经验。(页18)
刘小枫的汉语神学之作:《拯救与逍遥》、《走向十字架上的真》、《汉语神学与历史哲学》。(页22)
附录:巴特在汉语学界的政治神学意涵
本文关注赵紫宸、刘小枫、张旭介绍巴特神学入华。赵紫宸指出,巴特反对这种想法:人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寻求而达到上帝。(页36)【这对眼泪研究极为重要,眼泪千万不能理解为是人借助自身达到上帝的手段之一,而是要理解为是人对自身的绝望、否定、批判】
刘小枫指出,巴特对中国的意义,也在于,批判中国的“替天行道”的政治神学。(页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