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神学评介

 葛伦斯,奥尔森,《二十世纪神学评介》,刘良淑,任孝琦 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


导论

基督教神学问题:如何处理神的超越性(transcendence)与临在性(immanence)?

在传统上,这个问题被表述为恩典与自然的问题。


第二章

施莱尔马赫

感觉作为人认识神的基础,换言之,神学思考以宗教经验为来源。宗教的本质就是人类对于自己最终依存于某个无限者的感觉。

方法论:转向相信的主体,即神学的依据在于信徒的经验。

神论:否认神具有超自然属性,因为这和基督徒对神的恰当的感觉相矛盾。

基督论:耶稣对神具有完美的知觉。


第三章

巴特:强调神的超越性

方法论:《信心寻找理解》(Fides Quarens Intellectum,1931),神的话(即耶稣基督为神的自我启示的真理)是最根本的前提。

神论:基督教神学的唯一资源就是神的话。神的话有三重模式:①耶稣基督;②圣经;③教会的福音宣讲。

基督中心论:巴特的神学架构以基督为中心,即对于每一个神学问题,他都会问:从神在耶稣基督里的作为来看,这有什么意义?

拣选论:耶稣基督是唯一被弃绝的人,而所有的人都在他里面被拣选。——倾向于普救论。


第四章

蒂利希

神学预设:①神学必须有辩护性(apologize,护教性);②基督教信息与当代文化之间是有共同立足点的;③哲学在神学的护教任务中扮演着关键性角色;④在哲学中,存在论具有关键地位;⑤在存在论中,人的实存的特殊性质。

方法论:关联法,即“透过提出存在的疑问和提供神学的解答,以一问一答的方式阐释基督教信仰。”(页152)基于此,他反对其他的方法:①超自然主义方法(巴特);②自然主义方法(自由派神学);③将超自然与自然结合的双重法(传统的自然神学,如天主教)

本质与存在:本质是事物潜在的完美状态,存在是本质的具体化的堕落状态。

基督论:耶稣基督是存在与本质复合的新存在的象征。——蒂利希的基督论被批评有诺斯替色彩。


第五章

朋霍费尔:强调基督论,主张基督住在教会里(强调教会的作用)。

另外,他还强调“圣洁的入世”。因为神就在世界里,因此基督徒应该积极参与在世界的生活。


第六章

莫尔特曼:强调“末世”(未来),神学的真正主题就是盼望神的国度来临。未来既超越(未来的期盼)又临在(未来的期盼对现在的冲击)。

潘能伯格:尝试在世俗经验中找到宗教意义,认为救赎与创造的连续性可在历史过程中发现。


第七章 解放神学


第八章

拉纳:中介神学(在两个极端中找中间立场)

拉纳神学的总论:“我真的只想告诉读者一件很简单的事。凡是人,无分年龄、时代、地点,不管他们有否思想、察觉到,他们都与那无可言喻的人类生命奥秘一一我们称之为神一一有关系。当我们仰望钉十架又复活的耶稣基督,便有了盼望,知道在我们现在的生命里,以及死后,我们将与神相遇,那是我们自我的实现。”(页337)

方法论:超越法,即人具有超越性(顺服的潜能),换言之,人有能力接受神的启示。

人论:人是超自然的实存(supernatural existence)

两种启示:超越的启示和明言的启示。


第九章 叙事神学 Narrative Theology

叙事神学,运用故事和说故事者的观念,作为神学反思的最重要的题材。

例如传记。【林鸿信的“第三本书”】

叙事与共同体:A共同体的故事→B共同体的故事(耶稣)→故事的冲突→归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