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道
高罗佩,《琴道》,宋慧文等译,上海:中西书局,2013年。
自序
“古琴音乐最朴素的本质就是奏出大自然不朽的音响。”(页iv)
第一章 绪论
“……要欣赏古琴音乐却并非易事。这主要是因为古琴音乐基本上不是旋律性的,它的美不在于音符的衔接启承,而恰是蕴涵在每个独立的音符之中。‘用音响写意’或许可以用来描述古琴音乐的本质。”(页1)
欧阳修《三琴记》:“余自少不喜郑卫,独爱琴声,尤爱《小流水曲》。平生患难,南北奔驰,琴曲率皆废忘,独《流水》一曲梦寝不忘,今老矣,犹时时能作之。其他不过数小调弄,足以自娱。琴曲不必多学,要于自适;琴亦不必多藏,然业已有之,亦不必以患多而弃也。”
第二章 中国音乐的传统观念
中国音乐认为,音乐有两层意义:其一,与自然天地和谐;其二,与个人、社会和谐。(页23)
第三章 琴学研究
材料:(1)经史古籍中关于古琴的间接材料;(2)古琴理论专著;(3)琴谱。
是以《琴学丛书》中有琴棋孰优之问答:“问:琴与棋孰优。答:琴棋书画四者并称,自宋徽宗时始,实则琴为载道之器,棋则反之,琴于道家为最近,宜戒机心,是以有《鸥鹭忘机》之曲,棋则专用机心;精棋者常有呕血伤生之事,琴则以祛病为收效之初基,此所以相反也。”
为释其所以,余引宋林逋之言(林逋精于琴书,然非棋中国手。):“逋世间事皆能之,惟不能担粪与着棋。”(页45)
(元)吴澄《琴言十则》
一曰置琴案上,轸前须容掌许,以便转轸;身坐正对五徽,则左右手往来通便
一曰弹弦不得过四徽,盖近岳则声实故也;下指不得浮漂,亦不得重浊,入弦欲浅,按弦欲实
一曰鼓琴时无问有人无人,常如对长者在前,身须端直,且神鲜意闲,视专思静,自然指不虚下,弦不错鸣
一曰取声欲淡,又欲自然,其妙在于轻重切当,缓急得宜;若布指拙恶,节奏疏懒,与艳巧多端,声调繁杂,皆琴之疵缪,不可不戒
一曰琴资简静,无增容声,然须理会手势,则威仪可观;若按弦不问甲肉,前指不副后指,而且擘撮拂历,掌腕蹲探无法,是尚未得妙指,虽在弹,奚以为哉
一曰琴品欲高,若抚琴时色变视流,甚至伛身叠足,摇手舞唇,气象殊觉不雅,即知而禁之,则又神情不畅,瑕衅丛生,不如已之可也
一曰古人制曲,或怡情自适,或忧愤传心,须要识其意旨;若徒取声,则情与制违,古人风调何有于丝桐之间
一曰琴学贵精,多则便不能精;如从明师学得数曲,当时时调弄,既不失其遗意,而且妙音出于熟习,所谓密而自娱于斯弦也;不然多学多废,宁免手生荆棘
一曰尽礼以尊其道,如风雨市廛,不弹是也,至遇知音、升楼阁、登山憩谷、坐石游泉,值二气之清朗,皆际盛而宜于琴者;反是而对俗子倡优与夫酒秽尘嚣,皆恶景也,自当善藏其用
一曰弹琴养性,非取必于人知;故有好而邀者,宜为一鼓;不则囊琴自适而已;若奏曲不好之前与夸能流俗之士;亦几无耻,亟须韬晦
(清)程允基,《传琴约》
【一】琴为圣乐:君子涵养中和之气,藉以修身理性。当以道言,非以艺言也。习琴之友,必期博雅端方之士,方可传之;轻浮佻达者,岂可语此。
【二】派既不同,传亦各异。首严音律兼重指法。习琴者须令听过各家,务要心悦诚服,然后授受分明。荀会心明敏者,何妨青出于蓝。其或齐传楚咻,志不专一,则亦不屑教诲之而已矣。
【三】孔子学琴于师襄,十日不进。伯牙学琴于成连,三年未成,初学者须要心坚志决,必期有成,方可传习。其或乘兴而来,半途而废,亦不足取也。
【四】琴为古人养性之具,非以资糊口计也。每见时师传授,辄讲酬仪,鄙秽难闻,风雅扫地矣。凡我同志,各宜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