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礼研究入门
彭林,《三礼研究入门》,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
周代的礼是各个社会场合的仪式,如冠礼,昏礼,丧礼等。
《仪礼》出现最早(两周之际),是由孔门弟子编撰,记录各种典礼的程序。《礼记》则是七十子后学所作,记载礼义(礼仪背后的思想)。(页4)《周礼》正式出现在景帝武帝期间,记载职官制度。(页7)
汉代礼学最重大的事情,就是东汉郑玄遍注三礼,影响巨大。
魏晋时期,王肃的礼学挑战郑玄,称作郑王之争。
唐代孔颖达负责官修《五经正义》,一统江湖。此时,孔颖达使得《礼记》(教辅)取代《仪礼》(教材)的地位,成为“五经”中“礼”的代表。(页13)唐代儒家经典号称九经,《五经正义》之外的经典之正义,由民间私修。
宋代学风转变:质疑汉儒,重视《周官》,《仪礼》被逐出科举。王安石作《周官新义》。朱熹门人杨复作《仪礼图》。卫湜作《礼记集说》,“窃谓他人著书惟恐不出于己,予之此编惟恐不出于人。”(页21)
清代三礼学大盛:校订《仪礼》,回归郑学。孙诒让《周礼正义》。胡培翚《仪礼正义》。
近现代:《周礼》与史学结合,《仪礼》与考古学民族学结合,《礼记》与出土文献(郭店楚简)结合。
三礼的研究方法
(1)小学:字形,字音,字义。
(2)礼学思想
(3)考订名物(礼器)
(4)结合考古学
(5)会通群经
(6)研究礼学史
研究范例
凌廷堪《礼经释例》
王国维礼器研究
钱穆《周官著作时代考》
沈文倬仪礼研究
第四章说明当今礼学研究的衰落,特别是大学建制对经学研究的不利影响。
宋儒的礼学和理学是互相交织的,如濮议。(页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