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与委身

赖品超,《开放与委身:田立克的神学与宗教对话》,香港:基督教中国宗教文化研究社,2000年。


导言

“本書嘗試展示,在田立克思想的發展中,體現了諸宗教神學的多種不同的進路。這就是說,他的進路是不能簡單地劃分為以上帝為中心或以基督為中心。本書所要提出的結論是,若由三一論角度出發,將更能解釋田立克整套有關宗教多元的神學概念。”并且,本书要说明,基督教三一上帝的教義應成為基督教諸宗教神學的房角石。


第一章 基督教神學與非基督宗教

十九世纪的神学背景。十九世纪,宗教比较兴起,首先的问题是论证基督教的绝对性和优越性。在《论宗教》第五篇,涉及宗教多元性问题,“士來馬赫拒絕為基督作出排他性的宣稱。他認為耶穌基督自身並無堅持只有他才是那唯一的中保。相反地,耶穌經常指向那將在他以後來的活的真理。同樣地,耶穌的門徒也肯定聖靈的自由和聖靈的種種啟示間的絕對合一,他們也從未對聖靈作出限制。士來馬赫的立場意味著,啟示並非局限於基督事件中,基督教的啟示是開放的 (open-ended),而聖靈論正是這種開放性的一個表達。”【启示不局限于基督事件!?】特洛尔奇试图构建一種建基於宗教歷史的神學。“特洛爾奇的基本關懷是緊扣著現代歷史性思考的後果。他指出,宗教歷史不僅是一種關於過去事件的知識,更在基本上是歷史方法之應用在宗教研究。在宗教歷史的方法下,出現了歷史主義(historicism)和相對主義(relativism)的問題。故此,特洛爾奇要處理的,是在歷史方法裏所包含的所謂的「世界觀」(Weltanschauung),而並非方法之本身。”

二十世纪的神学背景。二十世纪,问题转变为宗教间相遇。“基督教的諸宗教神學,旨在從基督教的角度,對基督教和其他宗教的關係作出一種神學性的解說。”Gavin D’Costa“在《神學與宗教多元論》(1986)一書中,認為核心性的神學問題,是如何處理基督教之外救恩是否可能的問題,但在他近期的討論中,他已嘗試用三一論的角度去檢視整個問題。”

作者强调蒂利希《系统神学》卷三的重要性,因为它是蒂利希访日后写出的,包含他对与非基督教宗教相遇问题的思考。


第二章 諸宗教神學的進路

諸宗教神學的進路目前有两条进路:上帝中心论(倾向于消除道成肉身的教义);基督中心论(强调耶稣基督作为独特启示)。

第三条路:三一论。“本研究嘗試展示,田立克的系統並非一個融貫的系統,在《系統神學》最後兩卷之間,有些細微但仍可覺察到的改變……田立克的宗教對話的終極基礎……是在其三一論。”


第三章 基督中心論的形成

蒂利希督中心論的發展:

早期(一战前):强调灵Spirit

中期(《系统神学》卷一、二):强调基督中心

后期(《系统神学》卷三):平衡基督论和圣灵论

“本文將會指出,在田立克《系統神學》後兩卷的神學思想上,有一個重要的轉移。這個轉移是從基督中心論轉到一個相對地是以聖靈論為中心的神學,而後者並非完全相融於關聯法的神學基礎。結果是,整個本來是有意地按關聯法來建構的神學系統的基礎,受到了動搖。上述這個轉移的成因眾多,但我們會集中在兩點:

1. 外緣方面:由於基督教與其他宗教相遇,引致察覺到宗教與文化的關係是有異於不同宗教間的關係。

2. 內因方面:對系統本身的重新考慮,引致看到耶穌作為基督的啟示,指向了三一上帝。”

后文聚焦于论述Paul Tillich, The Interpretation of History [歷史的詮釋]这本书中对基督中心的强调。


第四章 关联法 【倒是要注意,“关联”和“关联法”的区别】

作者借鉴Clayton的研究,指出田立克關聯的概念是由兩組隱喻結合而成,第一組是「問題」與「答案」的關係,像傾談夥伙間的對話;第二組所關心的是「形式」與「內容」(Gehalt)的關係。

“在《系統神學》卷二的「導論」中,田立克為他在卷一所說的進行修飾和辯護,這顯示他對關聯法的信任和堅持。但在卷三中,他再沒有這樣做。他反而開始注意到關聯法在應用上也有其特定的範圍,也就是說是其限制。他說:

「人的實存處境須要關聯法、並禁止層次上的二元論。在人類的靈與神聖之靈之間的本質上的(essential)關係中,並沒有關聯,反而是互為內在(mutual immanence)。」 

這暗示,關聯法只對應人類的一個特定的層面,就是實存的境況,但即使是在實存的境況中,人類(或更準確的說是人類的靈)與聖靈是直接「接觸」的。在這種關係中用不上關聯法,因為在人類的靈和神聖之靈之間根本不須要居間連接(mediation)。這種對上述兩者互為內在的重視,可以追溯到田立克論謝林的第二篇論文中,提及由宇宙之靈所建立的無斷裂的聯繫的概念。”

“對關聯法在實際運用和陳構之間的分別,反映出田立克思想中的內在鬥爭。在關聯法的發展中可見,有兩個主題是彼此爭鬥的。一是走向開放,另一是走向委身。這個鬥爭也反映在基督中心性和聖靈的自由之間的鬥爭。所有上述的鬥爭可反映出他思想中一個更基本的鬥爭,就是:革命性的主旨和浪漫主義式的主旨。”“革命式的主旨強調聖靈在現今和將來的創造性行動;浪漫主義式的主旨則強調耶穌作為基督的事件的中心性。”


第五章 從關聯到對話

【诸宗教或宗教对话,本身应该视为一个现代性现象】关于宗教对话,蒂利希提出新教原理——一种对所有宗教或属灵经验的批判,或最终标准。“從更正教原理的角度理解,宗教和文化的歷史是一場啟示長期受到魔性的扭曲、上帝與人之間出現偶像式的混淆的歷史。更正教神學決意反抗有意或無意的偶像崇拜和意識形態。為了完成此目的,神學家須鍥而不捨地強調上帝和人之間的無限差距、與及十架的審判超過一切人類的可能性。”

蒂利希也为基督新教的优越性辩护。他提出衡量宗教象征的两个标准:是否活的和恰当的表达出终极关怀;是否具有自我否定的因素。蒂利希认为,十字架是最佳的宗教象征。“每一偉大宗教都想提供一種統攝萬有的象徵,好讓人的信仰能普世地表達出來,縱使這信仰是永遠不可能在某單一的象徵表達出來。基督教的「基督的十架」的象徵,表達了對自身的條件性和非終極性的醒覺。”“田立克利用十架這象徵達至三方面的目的:1.對其他宗教採取容忍的態度;2.為基督更正教的優越性辯護;3.肯定基督教信仰可以成為普世性的信仰。”

但是,蒂利希又不止步于十字架。“在《系統神學》卷三中有比較詳細的發揮,在其中田立克用聖靈論一方面吸收十架的更正教原理,另一方面又解釋此動生命在非基督宗教中的普遍臨在,然而,此卷卻是在他的日本之旅和班頓演講之後才完成。”


第六章 宗教間的對話

在田立克的作品中,以班頓演講(参考Tillich,Christianity and the Encounter of the World Religions)為最直接和最豐富地討論宗教相遇的問題。其中,他的基本立場可以一句口號總結:「非皈依,但對話」。在班頓演講後,田立克對聖靈論的進路更加欣賞。他留意到,聖靈的自由的教義能有助於信徒之進入宗教對話。

“可以說,田立克對關聯法的陳構,和他在班頓演講中倡議的對其他宗教的進路,廣義來說都是對話式的。故也可說,田立克的神學活動的整體來說是一種對話。他那種作為護教學的關聯法隱含一個對話的處境。事實上,問和答的隱喻是預設著對話的語境。田立克自己也是將對話的方式等同於一種辯証的方式。故此,田立克這種面對其他宗教的對話式進路也可視為辯証法的進一步發展。”

关联法不适合宗教对话问题。“關聯法並非對由處境得來的答案,以之為真正的答案來加以認真的對待。在面對世俗世界或哲學時,困難還沒有那麼嚴重,因為仍可能辯稱哲學是不會提供宗教的答案。但在宗教間相遇的處境中,關聯法就顯得份外不恰當,因為它並未公平地對待下列的事實:非基督宗教也同樣嘗試就人類實存的問題提出答案。

基督論的作用基本上是與兩個象徵有關:道和十架。道的教義之功用主要是肯定在基督教會以外的普世性啟示,即意指對其他宗教正面價值的肯定。十架在宗教間對話的處境中的作用,是作為一種對偶像的批判。但是,“聖靈作為一個象徵能把原本分別由道和十架所擔任的兩個角色和功能結合起來。”


第七章 圣灵论的进路

田立克聖靈論的重點,不仅在聖靈臨在的普遍性中,也在聖靈的自由、主動性和主權。

“事實上,我們已知道士來馬赫的聖靈論可引出一種對其他宗教採取開放和非排他性的態度,而田立克對聖靈的自由和普遍性的重新的強調,也會引導出一種與士來馬赫相似的對其他宗教的態度。我們可以說,在道的教義和十架神學所決定的進路之外,田立克的聖靈論式神學,特別是在卷三所發展出來的,可以提供另一殊途去處理宗教多元的問題。”

7.6节,论及蒂利希的启示论。“田立克有關基督的中心性與聖靈的普世工作之間的理解的含混性,反映在他對普遍啟示(universal revelation)或啟示歷史(history of revelation)與最終啟示(final revelation)的概念。在《系統神學》卷一裏,田立克稱耶穌作為基督的事件為「原初的啟示」(original revelation),以對比於「依賴的啟示」(dependent revelation)。而田立克更經常使用的是「最終啟示」,以此指稱耶穌作為基督事件,以有別於啟示歷史。”

“田立克在《永恆的現在》和《系統神學》卷三裏,將「上帝作為靈」理解為那真正的拯救者,而基督則是拯救的其中一個工具。故此,無論啟示抑或拯救,最終都是源於聖靈;甚至「最終啟示」也是依靠聖靈的大能,依賴的啟示和最終啟示的力量也是由聖靈衍生的,故此基督事件就是本體地依賴聖靈,這種對聖靈與基督的經世活動間的關係的理解,比起以前所說的更不基督中心論。但這並不必然意謂完全逆反基督中心論的企劃。雖然「基督」只表達了「聖靈」所表達的事件的整體中的一環,但「基督」仍然是去衡量聖靈大能是否在別處真正存在的判準。這個理解也指向一個綜合的可能:本體地說,基督是依賴聖靈;在認知論上說,聖靈仍依賴作為最終啟示的基督。

本章的结论:“田立克在卷三展示了一個聖靈論式、甚或是聖靈中心論的神學,意思是其他的教義都是從聖靈論的視野去理解。在這種神學中,聖靈臨在的自由和普遍性比以前得到更大的肯定和重視。這種聖靈中心論的神學與卷一的基督中心論神學,在很多重點上都有差別,而這種聖靈論的進路將開啟一種對宗教對話的不同的進路,但也會為堅持基督的中心性帶來困難。”


第八章 圣灵基督论

“田立克在卷二中已經肯定,基督在本質上是聖靈,而聖靈是等同於新存有的實在(actuality of the New Being)。在此最重要的發展是,田立克區分開聖靈在量上的和在質上的超越基督,田立克容許前者而反對後者,而在卷一中,田立克並沒有提及這個分野,更沒有提及量上的超越。由此可見,在卷三中,聖靈的自由有愈來愈受重視的趨勢,但這是與另一個重視基督作為判準的中心性的趨勢,互相抗衡的。……田立克面對的兩難是,一方面若肯定聖靈的教導是超越基督的,基督就並非那終極地重要的啟示,而只是預備性的,那就會與田立克所肯定的基督事件的中心性與終極性的基本原則相衝突;另一方面,若聖靈的教導完全沒有超越基督,基督教的開放性和聖靈的自由就十分有限。所以,田立克盼望藉區分質上和量上的超越,去保持聖靈的自由及基督事件的中心性。”

本章总结:“田立克對聖靈自由和普遍臨在的重視,將與他先前的基督中心論的進路構成張力,並會衝擊其神學系統和關聯法的基根。雖然聖靈中心論的進路能對其他宗教建立一種較正面和開放的態度,但也會對基督的中心性的確認帶來困難。若要滿意地解釋基督與聖靈的關係,並對宗教對話提供一個有效的神學基礎,三一論是不可或缺。”


第九章 三一論與諸宗教

R. Scharlemann, “Tillich's Method of Correlation: Two Proposed Revisions” [田立克的關聯法:兩個建議的修正],Journal of Religion [宗教期刊],XLVI (1966), 頁92-103。

Tillich,“Rejoinder”[回應],Journal of Religion [宗教期刊],XLVI, No.1, Part II (1966), 頁186。

“田立克的三一論能為宗教對話提供一個較穩固和全面的基礎。然而三一論路的優越性的最重要根基,乃在於三一論能提供一個包容性的架構,吸納在其他教義、如基督論和聖靈論所表達的意義。聖靈論所表達的其他宗教存活性,也可用三一論的講法來表達。”

“在田立克思想中,三一論是由基督論和聖靈論所構成的,這令田立克的三一論有基督中心論的特性但無排他性、有聖靈論的特性但無相對性,可以在開放和委身中取得平衡,這種平衡正是宗教對話所要求的。宗教對話並不是疏離於對基督教的委身的活動,相反地,宗教對話是達到對上帝有一個更完全的理解的途徑,並且也是測試對基督的普世性的宣稱的途徑。”


结论

“田立克《系統神學》卷二和卷三中有重要的立場改變,其中一個可能的成因,是他經驗到和反省到宗教的相遇與對話的問題,所以《系統神學》不應被視為一個融貫和一致的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