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天主教神学家

佛格斯.科爾 (Fergus Kerr),《二十世紀天主教神學家Twentieth-Century Catholic Theologians》, 公教真理學會,2011年。


译序

二十世纪天主教神学可谓是梵二神学,即在梵二会议精神的指导下研究神学。


第一章 梵二会议之前

二十世纪天主教的神学史就是对抗modernism的历史(页6)。现代主义指的是私人判断的信仰,即信徒从自身得出信仰的对象和动机(信仰不是盲目感受)。

拉格朗Reginald Garrigou-Lagrange:多玛斯主义者。多玛斯注意强调信仰不与理性相抵触,自然理性促进信仰。拉格朗反对神学的灵修化(舍尼:神学是一种宗教经验,神学是灵修的体现),因为这样会剥夺神学的科学的客观性。


第二章 舍尼 Marie-Dominique Chenu

舍尼以新的方式解读阿奎那:从历史语境中解读阿奎那,强调阿奎那神学的多样性(如,圣德尼和圣奥思定对阿奎那的影响)。

舍尼主张,神学活动应该建基于礼仪生活和默观式的苦修生活中。(页32)

哲学领域,沃尔夫认为孔子的道德规范是人类依靠自身理性力量获得道德真理的例证。这激怒了路德宗信徒。(页43)【有意思的公案,值得关注!】


第三章 孔加尔 Congar

此人对天主教的工人神父运动颇感兴趣。

他对梵二会议的文件的起草,发挥重要作用。

他强调共融,,强调教会的普世性(Catholicity,大公性)。他认为,非天主教的基督徒的教会或多或少是有效的。

讨论“领受reception”这一神学概念:即一种接受和理解方式【类似于损益】。


第四章 谢列贝克斯 Schillebeeckx

以历史批判法研究圣经,进而重新思考基督论。基督论的起点,是圣经叙事,而非托马斯所主张的道成肉身教义。


第五章 德·吕巴克

关键著作:《大公主义Catholicism》,强调尊重个人和社会的诉求。

在恩典与自然的问题上,他认为,不能过度区分恩典与自然(如路德宗那样),而是强调“自然的终向便是恩典”。自然被包括在超自然中。

重新回到奥利振:发展奥利振的圣婚神学——以婚配来形容人神关系。人是新娘,神是新郎。这种传统在改革宗苏格兰长老会Rutherford那里保留下来,此人甚至用情色的隐喻来描述基督徒灵魂与天主的交合。(页121)

吕巴克的教会观:结合圣婚的意象,认为教会是母亲。


第六章 拉内【倾向于神学人类学】

匿名的基督徒:恩宠是有可能存在于基督宗教之外


第七章 朗尼根

哲学著作《洞察insight》:人类的认知【知识论问题】不仅仅是观看,而且还是体验、理解、判断和相信。(页167)


第八章 巴尔塔萨

标志性著作:《荣耀Herrlichkeit, the Glory of the Lord》

巴特研究

认为,基督信仰,如果过于强调理性思辨,则丧失了美学的维度。

对于哲学,认为哲学始终都蕴含着神学背景。(页195)

神学,本质上是一种崇拜和祈祷行为。(页200)

批判女性主义,认为女性主义实际上是女性的非自然地男性化。


第九章 孔汉思

巴特研究,讨论巴特的称义学说。

基督徒的合一问题。两大障碍:圣母论,教宗的训导权。

无误,究竟什么意思?教会的无误应该留给天主,教会只能说不可缺损。


第十章 沃伊蒂瓦(若望保禄二世)

擅长现象学(如舍勒)

基督教合一

身体神学、圣婚


第十一章 拉辛格(本笃十六世)

重要著作《基督宗教导论Introduction to Christianity》,该书没有走传统的阿奎那的经院主义路线。

天主的肖像与性别问题:天主的肖像,人,是否有性别差异?——这一问题涉及与巴特人类学的论争。


第十二章 梵二会议之后

教宗制(引入“集体性”概念)

礼仪改革

婚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