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净土宗通史
陈扬炯. 中国净土宗通史[M]. 南京: 凤凰出版社, 2008. 第一章 佛陀的本生故事逐渐发展成本愿思想。(页13) 第四章 前面说过,昙弯主张称名念佛独立,并明确提倡口念。道绰把修行诸法分为正学与兼学,以称名念佛为正学,而把其他诸法,包括定学、慧学以及实相念佛、观想念佛等,通通名为兼学,从而确立称名念佛的主要地位。善导继承昙鸾和道绰,提出二行二业之说,以念弥陀名号为正行,以称名念佛为正业,建立起净土宗修行的完整体系。(页301)【念佛的方法逐渐变为主流,善导加以体系化】 第七章 智旭全面论述往生净土的条件:三资粮。(页456) 清代出现佛学在居士而不在佛门的现象。(页468) 净土宗第十三祖印光,在近代影响力很大。 第八章 日本净土宗 源信《往生要集》系统论述净土宗教义。 亲鸾创立净土真宗,把“横竖”概念加进判教理论。提出“恶人正机”,即,弥陀本意是恶人往生是主体。 AI: 净土宗是中国佛教的重要宗派之一,专注于通过信仰和修持阿弥陀佛(Amitabha Buddha)来实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净土)。其思想和实践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以及东亚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是净土宗历史的简要介绍: --- ### 1. **起源与思想背景** 净土宗的核心思想源于印度大乘佛教经典《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和《阿弥陀经》,这三部经典统称为“净土三经”。净土思想提倡通过念佛、持名或观想的方式,依靠阿弥陀佛的愿力救度众生,帮助修行者往生极乐净土,从而摆脱轮回之苦。 --- ### 2. **形成与早期发展** - 净土思想传入中国后,东晋时代的高僧**慧远(334–416)**是净土宗的奠基者。他在庐山东林寺发起“白莲社”,倡导专修念佛。慧远及其同修者的实践被认为是净土宗早期的重要标志。 - 隋唐时期,净土思想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隋朝的**道绰**(562–645)和唐朝的**善导**(613–681)被视为净土宗的真正开创者。善导尤其强调“称名念佛”,主张通过专一念佛得以往生极乐净土。 --- ### 3. **全盛时期与特色** - 在唐代和宋代,净土宗广泛传播,其简单易行的修行方法吸引了各阶层的信徒。尤其在乱世,净土信仰提供了一种安身立命和解脱苦难的途径。 - 净土宗的特色在于强调“ 他力救度 ”,即信众通过虔诚信仰阿弥陀佛的愿力来获得往生,而非单靠自力修行。这使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