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乏于世”的深意——论海德格尔“动物之思”的起源及其意义

张柯. “贫乏于世”的深意——论海德格尔“动物之思”的起源及其意义[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35(3): 9-18.


海德格尔对“动物”的观点:动物贫乏于世界。这意味着,动物乃是既有世界又无世界的,因为“贫乏”并非“缺乏”,而是对“既有且无”的表述。“动物贫乏于世界”这一命题意在道说人与动物“表面上切近、本质上疏远”的微妙关系【人与动物的关系】。

根据前文对《康德》的分析,海德格尔对人之此在的本质机制的理解可以转释为:唯有通过道路抉择(即“自由”),通过在近和远中做出抉择,亦即,唯有从对我们而言更近/更明显的东西(存在者)走向对我们而言更远/更不明显的东西(存在)并且领会到存在就其本身而言乃是(比存在者)离我们更近的东西,也就是说,从“人与存在者之关联”走向“人与存在之关联”并坚持在后一种关联的支配性中,人才是人。换言之,唯有“在世界中存在”,人才是人。相比之下,动物具有近和远的潜能,但动物始终被拘囿在“近”中,动物无能于在近和远中进行道路抉择,这就意味着,动物有世界(作为“周围世界”的环境),但又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一旦我们洞见到这种“关键出发点”所指向的远景,我们就会看出,“动物贫乏于世界”命题的意义还远远未被穷尽。

注意,海德格尔的动物之思,并不是划分一个人与动物的等级秩序,而是要尝试表达动物的独特的存在方式。表达动物的那种既以特定方式拥有世界又不能以此在之方式(存在之领会)拥有世界的微妙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