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Questions on Confucian Relationality: Reading Human Becomings

Elstein, D. (2024). Some Questions on Confucian Relationality: Reading Human Becomings. Philosophy East and West, 74(1), 172-181.


作者以四个问题质问Ames的角色伦理学:

1. Is relationality truly a part of original Confucian thought? 关系,可能是佛教的、宋明儒的,而非早期儒家的

2. Does relationality rule out any notion of essential human nature, and does it necessarily imply or entail role ethics? 除了关系,是否有其他观念思考人之为人

3. Is relationality true or merely a useful way of thinking (if these can be distinguished)? Do we know that it is useful? 如何处理oppressive roles被压迫的角色

4. Is there anything in Confucian role ethics that a Confucian virtue ethicist cannot agree with, and vice versa? 与德性伦理学并没有更多差异


AI

1. 关系性是否真的存在于原始儒家思想中?

2. 关系性是否排除了任何关于人类本质的概念,并且是否必然意味着或包含了角色伦理学?

3. 关系性是真实的还是仅仅是一种有用的思维方式(如果两者可以区分的话)?我们是否知道它是有用的?

4. 在儒家角色伦理学中是否有任何内容是儒家德性伦理学家无法认同的,反之亦然?


作者对四个问题的具体阐释如下:


1. **关系性是否确实是原始儒家思想的一部分?**

   作者认为儒家的本体论与大多数西方哲学中的实质本体论根本不同,称之为“过程宇宙观”或“关系性”。关系性在儒家思想中是基础的,个人是由关系构成的,而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作者通过讨论A. C. Graham的观点,强调了中国观点中的内部关系是如何构成事物的,而不是像西方观点那样仅仅是连接独立的事物【12:0†source】【12:5†source】。


2. **关系性是否排除了任何本质人性的概念,并且它是否必然意味着或包含角色伦理?**

   作者讨论了关系性是否排除了人类本质的固定概念,认为传统解读中的孟子(如认为人性是“天生的善”)存在误解。他建议使用“人类倾向”来翻译人性,以避免这种误解。他认为关系性自然会导致角色伦理而不是美德伦理或义务论【12:4†source】。


3. **关系性是真实的还是仅仅是一种有用的思维方式(如果这两者可以区分开来)?我们知道它是有用的吗?**

   作者质疑关系性是否真正有用,特别是在解决环境、社会和政治危机方面。他提到,Ames认为过度的个人主义是许多问题的根源,而儒家的人际关系观可能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良方。他提出了实用主义的观点,认为应该关注什么是生产性的思维方式,而不是区分真实与有用【12:1†source】。


4. **儒家角色伦理中是否有任何是儒家美德伦理学家无法同意的,反之亦然?**

   作者探讨了角色伦理和美德伦理之间的差异,特别是在人类繁荣的定义上。尽管Ames认为角色伦理和美德伦理有很大不同,但作者指出,两者在许多方面可能并没有本质区别,尤其是在强调人类繁荣这一点上。他还质疑角色伦理是否能有效解决压迫性角色的问题,并认为角色伦理和美德伦理在一些伦理标准上可能是重叠的【12:2†source】【12:3†source】。


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作者希望澄清关系性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及其伦理学上的意义。




Ames, R. T. (2024). First Order Relationality and Its Implications: A Response to David Elstein. Philosophy East and West, 74(1), 181-189.

本文是Ames对上文的回应:

问题1:参见《论语》

问题2:human becomings (rather than human beings),生生

问题3:useful, because it is empirical

问题4:美德伦理学仍然大量使用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词汇,而角色伦理则使用儒家vocabulary


AI

本文作者 Roger T. Ames 在《Some Questions on Confucian Relationality: Reading Human Becomings》中针对四个问题进行了具体阐释:


1. **人之为人的定义**:

   Ames 解释了“人之为人”不仅仅是指个体存在的本质,而是强调人类在关系中的形成和发展。他引用了儒家思想中的“仁”来说明人在与他人和环境的互动中不断完善自我,成为“人”的过程【19:0†source】。


2. **儒家伦理与个体主义的对比**:

   Ames 认为儒家伦理学从根本上不同于西方哲学中以个体为中心的伦理学。他指出,儒家伦理学强调的是“第一序关系性”,即人类在其自然、社会和文化生态中的关联性,而不是独立的个体【19:2†source】【19:4†source】。


3. **伦理学的实践性**:

   Ames 强调儒家伦理学不仅仅是理论层面的探讨,更是实践性的。他指出,儒家思想中的道德修养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角色和关系来实现的,这种实践性使得伦理学更具实效性和人性化【19:5†source】。


4. **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

   Ames 认为,儒家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他指出,通过强调关系性和生态思维,儒家伦理学可以为现代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和环境问题提供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19:4†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