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思想的历史发展

黃俊傑編,1995,《孟子思想的歷史發展》(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黃俊傑,宋儒對於孟子政治思想的爭辯及其蘊涵的問題─以孟子對周王的態度為中心 

宋儒司马光、李觏反驳孟子学,其历史背景是王安石尊孟。

(1)疑孟派强调名分论,强调尊君。而在他们看来,孟子不尊君,体现在他不尊周上。尊孟派则指出,孟子不尊周是在战国时期具体的时代背景下才如此(如朱熹,页96)。

(2)对孔子之道,疑孟派主张道是一种政治规范。而尊孟派则强调普遍意义上的道(页118)。

黄俊杰指出,孟子立足的是人民主体性,因而君臣关系是相对的(页125);人人皆可得道,而非君主垄断,因而具有颠覆性(页123)。




林庆彰,焦循《孟子正義》及其在孟子學之地位

本文介绍焦循编写《孟子正义》的经过。焦循晚年编写此书,为了不懈怠,还以“日课记”来记录工作内容(页220)。

作者认为,焦循对《孟子》的贡献主要体现在考证上。义理上则以《周易》解孟,则一点颇受后学批判,如毛子水(页23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