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ughter in early China: The Zhuangzi and beyond

Yuan A. Laughter in early China: The Zhuangzi and beyond. Bulletin of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2021;84(2):321-340. doi:10.1017/S0041977X21000719


本文的主体部分主要就两个:

其一,笑在庄子文本中的特征(例如,笑的分类)

其二,笑在早期中国文献的特征(例如,笑的作用)


AI:

以下是文章《Laughter in Early China: The Zhuangzi and Beyond》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概括:


### **摘要(Abstract)**

文章研究了《庄子》中的笑声,并扩展到对早期中国笑声的研究,强调笑不仅仅是幽默的表现,而是一种社交、政治和伦理工具。文章探讨了笑如何排斥持不同价值观的人、挑战政治权力、促进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交流,并作为改变视角的重要信号。


### **引言(Introduction)**

介绍了关于笑的三种主要理论——优越理论(superiority theory)、不协调理论(incongruity theory)和释放理论(relief theory)——并指出笑与幽默不同,笑可以作为表达和改变心理状态的方式。作者强调,《庄子》中的笑声超越了幽默的范畴,具有多层次的哲学意义。


### **《庄子》中的笑(Laughter in the Zhuangzi)**

分析了《庄子》文本中的笑声如何运作,指出它在伦理、政治和社交领域的作用。例如,笑可以:

- 吸引读者并使其认同特定价值观

- 促进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交流

- 作为一种非语言工具表达愤怒和挑战权威

- 表示对外界不可控事物的超然态度,从而达到心理上的掌控。


### **在早期中国定位《庄子》的笑(Situating Zhuangzi's Laughter in Early China)**

讨论了《庄子》的笑声如何在更广泛的中国早期文本中运作。文章比较了《庄子》的笑声与《晏子春秋》《韩非子》等文本中的笑,指出笑不仅仅是幽默的表现,也可用作批评、抗议或传达深刻智慧的手段。


### **结论(Conclusion)**

总结了笑在早期中国的多重功能,指出它不仅用于嘲笑或表达幽默,还可以作为批评、挑战权威、促进社交互动和转变观点的工具。作者呼吁对笑在早期中国的作用进行更广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