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d Zhuangzi Criticize Mengzi?
Chong, Kc. Did Zhuangzi Criticize Mengzi?. Dao 24, 37–53 (2025).
作者认为,庄孟之间没有直接对话,庄子只是戏仿儒家的一些普遍假设。
AI:
本文探讨了庄子是否批评了孟子的问题,并通过多个角度进行了分析。以下是各小节的内容总结:
### 1. 引言
- **背景**:孟子和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但历史关系不明,两人在各自的文本中未提及对方。
- **问题**:一些学者认为《庄子》内篇中对畸形身体、心、气的描述是对孟子的直接批评。本文质疑这一观点,认为尽管两人的哲学概念对立,但并无直接批评关系。
### 2. 庄子是否知道孟子
- **历史关系**:孟子批评杨朱的自我主义哲学,而庄子也有类似思想,但孟子未提及庄子。冯友兰认为孟子将庄子视为杨朱的弟子,故未提及。
- **假设**:有学者认为杨朱就是庄子,但这一假设存在问题,因为杨朱比孟子年长,而庄子比孟子年轻。
- **朱熹的观点**:朱熹认为庄子比孟子晚几年,两人未见面,可能是因为庄子在偏远地区,影响力有限。
### 3. 如何识别未提及的批评对象
- **方法**:通过分析特定术语或概念的独特使用,可以识别出批评对象。例如,《荀子》中的“化”概念可能针对庄子的“物化”哲学。
- **例子**:《荀子》中的“因”概念在《庄子》内篇中具有独特意义,可能暗示庄子是其批评对象。
### 4. 庄子批评孟子的主张
#### 4.1 畸形身体
- **观点**:P. J. Ivanhoe认为《庄子》第五章“德充符”是对孟子理想人的戏仿,特别是“充”这一术语在孟子哲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 **反驳**:一些学者认为“德充符”标题可能并非庄子所加,且其批评对象是儒家对身体形式的普遍重视,而非特指孟子。
#### 4.2 器官——谁在主导?
- **观点**:《庄子·齐物论》中关于身体器官的讨论被认为是对孟子“心为君主”理论的隐喻反驳。
- **反驳**:心为主导的观点在战国时期普遍存在,庄子可能并非特指孟子,而是质疑这一普遍假设。
#### 4.3 气与心
- **观点**:Alan Chan认为《庄子》中的“心斋”和“集虚”是对孟子“浩然之气”的直接批评。
- **反驳**:庄子更可能是戏仿孔子的“志”教导,而非直接批评孟子。庄子通过“心斋”和“不知之知”来否定心的自主性,这与孔子的教导形成对比。
### 5. 结论
- **总结**:没有充分理由认为庄子通过内篇中的畸形身体、心、气等描述直接批评了孟子。庄子更多是在戏仿儒家对身体形式和心为主导的普遍假设,特别是孔子的教导。
- **进一步问题**:许多学者假设庄子知道孟子及其文本,但这忽略了《孟子》文本形成的历史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