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ing-that, Knowing-how, or Knowing-to: Wang Yangming’s Conception of Moral Knowledge
Huang, Yong, "Knowing-that, Knowing-how, or Knowing-to: Wang Yangming's Conception of Moral Knowledge." Journal of Philosophical Research 42: 65-94.
AI:
这篇文章主要探讨王阳明的“良知”概念,并提出它既不同于“知道-那样”(knowing-that),也不同于“知道-如何”(knowing-how),而是“知道-去做”(knowing-to)的一种特殊形式。以下是各部分内容的概述:
-
引言:介绍吉尔伯特·赖尔(Gilbert Ryle)关于“知道-那样”和“知道-如何”的区分,并指出许多学者认为儒家知识更接近“知道-如何”。文章提出王阳明的“良知”不同于这两者,而是一种特殊的“知道-去做”。
-
对赖尔“知道-那样”和“知道-如何”区分的辩护:总结并捍卫赖尔的区分,强调“知道-那样”是命题性知识,而“知道-如何”是实践性能力,不能相互还原。讨论了现代哲学中的相关争议,包括“知道-如何”是否需要能力,以及是否能归结为“知道-那样”。
-
知行合一:对王阳明的辩护:介绍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理论,强调“真正的知识”必然会引发相应的行动。如果一个人“知道”某件事但不去行动,那么这个知识是不完整的。反驳了将知识和行动分离的传统观点,并通过“看见美色就喜欢,闻到恶臭就厌恶”的比喻说明“良知”天然地包含行动倾向。
-
王阳明的“良知”既非“知道-那样”也非“知道-如何”:指出“知道-那样”是纯粹的命题知识,不会自动促成行动,而“知道-如何”虽然与实践相关,但仍然不能保证个体一定会去做某事。例如,一个人可以知道如何孝顺父母,但并不意味着他会孝顺。相比之下,“良知”是一种必然导致行动的道德认知。
-
提出“知道-去做”(knowing-to):文章认为,王阳明的“良知”符合“知道-去做”的概念,即一种带有行动倾向的知识,不仅包含认知能力,还内在地推动个体去实践。文章讨论了该概念在现代哲学中的一些讨论,并指出它是与“知道-那样”和“知道-如何”同等重要的一种知识类型。
总体而言,这篇文章不仅对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理论进行了哲学上的重构,还尝试引入一个新的知识分类——“知道-去做”,以更准确地描述道德知识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