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gedy and resentment

Carlsson, U. (2018). Tragedy and resentment. Mind, 127 (508), 1169-1193. https://doi.org/10.1093/mind/fzx014


【该文以“单相思”为主要案例,探讨不带moral responsibility的resentment,作者称之为tragic resentment。】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还提到,love并不是基督教的agape,因此被爱者没有义务一定要回报。这里存在与基督教的比较维度。那基督教的爱,是超越人性的吗?illusory love?】


ChatGPT:

#### 概要

这篇论文探讨了在道德哲学中被忽视的一个问题,即“悲剧性的痛苦”和“悲剧性的怨恨”。作者通过分析未得到的爱(单相思)作为悲剧性痛苦的典型例子,来揭示传统道德框架在处理这些情感时的不足。


#### 主要观点


1. **悲剧性痛苦**:

   - 悲剧性痛苦是指我们期望从他人那里得到的认可(如爱、钦佩和欣赏)但未能得到的情感体验。这种痛苦无法归咎于他人,因为它超出了道德义务的范围

   - 传统的道德哲学往往忽视了这种情感体验,认为这些问题不在道德讨论的范围内。


2. **悲剧性的怨恨**:

   - 尽管这种悲剧性的痛苦没有道德上的责备,但它可以引发怨恨。这种怨恨并不表达道德指责,而是对他人态度所引发的痛苦的情感反应。

   - 作者通过斯特劳森(Strawson)的理论框架来分析这种怨恨,指出尽管这种怨恨不涉及道德指责,但它依然可以被视为一种合理的情感反应


3. **斯特劳森的参与者立场和反应性态度**:

   - 斯特劳森在其理论中区分了参与者立场和反应性态度,如怨恨和义愤。怨恨是一种对个人伤害的反应,而义愤则是一种对他人遭受的不公正的普遍反应。

   - 作者指出,斯特劳森的理论框架过于狭隘,没有充分考虑到那些无法道德要求的态度(如爱和欣赏)所引发的情感反应。


4. **道德责任和自我披露**:

   - 作者借鉴了苏珊·沃尔夫(Susan Wolf)的“自我披露观”来讨论责任问题。根据这一观点,我们对自己的性格、品味和倾向负责,即使这些特质并不完全在我们的控制之下。

   - 这种观点帮助解释了为什么悲剧性的怨恨可以被视为一种合理的情感反应,即使它没有道德指责的基础。


5. **伦理学的教训**:

   - 悲剧性怨恨和痛苦揭示了伦理学中超出道德义务范围的问题。作者呼吁哲学家在探讨伦理问题时,不应仅限于道德义务,而应考虑更广泛的情感和态度。


#### 结论


论文总结道,悲剧性怨恨虽然不包含道德指责,但在一定条件下仍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通过探讨悲剧性痛苦和怨恨,作者希望引导伦理学研究走向更广阔的视野,超越单纯的道德义务讨论,关注更深层次的人类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