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实用】通过哲学写作“认识你自己”

张子夏,通过哲学写作“认识你自己”

[https://mp.weixin.qq.com/s/zUJg6B222tm99_oPEUj4pw]


作为高度个性化的作品,哲学论文应该是作者展现自己思想的舞台,不要让人一眼只看到一大帮哲学家的幽灵。如果读者在读完一篇文章后只能记起别人说了什么,对作者本人的论述却完全没有印象,那么这篇文章显然不能被算作合格的哲学论文。

由此可见,要写出一篇像样的哲学论文,作者必须进行大量的独立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从思考到写作的过程也是“认识你自己”的过程,因为它逼迫你清晰地阐释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当然,首先需要注意的是,高度个性化不等于纯粹主观。事实上,考虑到我们撰写论文的目的往往在于说服读者相信或不相信某个论点,论文必定要以某些具有客观性或主体间性的东西作为支撑。如果只是一直说“我觉得”“我认为”,却不提供任何理由,那么这些表述最多只能引发共情,完全无法起到说服他人的作用。


第一步:确立论题

开始哲学写作工作的第一步就是确立论题,明确告诉读者(包括自己)你这篇文章所要讨论的是哪个命题,你认为它为真还是为假。从这个表述看,我们至少需要注意两件事。第一,仅仅确立讨论主题是不够的。假设老师布置了一篇课程论文,要求与笛卡尔的实体二元论相关。一些同学会直接开始从笛卡尔对两类实体的区分说起,聊到斯宾诺莎的属性二元论,再谈谈当代的物理主义……零零碎碎说了很多,却不知道核心论点是什么。之所以会把文章写成这样,多半是因为作者从一开始就缺少写作目标。换言之,作者一开始就没有确立某个命题作为论文的论题。这样的写作方式就像某个下午在咖啡厅和朋友闲聊,想到哪儿聊到哪儿,没有明确的方向。哲学论文不是这样的闲聊,它更像是针对某个特定问题的争论。

第二件需要注意的事就是必须表明自己的立场。有的同学可能心中打这样的小算盘:“当我与别人争论时,我会跟他说:‘你说的是对的,但我说的也没错。’这样就能高情商地化解争论,让大家都有面子。”可是如果哲学的工作是探究永恒真理,那么这样的行为无疑只是在搅浑水——它对于实现该学科既定的目标毫无助益。在进行哲学论文写作时,我们不但要尽可能清晰地表述自己的立场,避免出现含混性,还要在一开始就陈述该立场,让读者知道这篇论文究竟要实现什么目标。


第二步:构思提纲

一般来说,在确立论题时我们就已粗略掂量过支持或反对某个论点的理由。那么在撰写提纲时,我们是不是只要把当时想到的内容都写下来就可以了呢?并非如此。构思提纲的过程更像是一个设计过程。在确立论题之后,作者就有了一个既定目标,即为自己的论题辩护。接下来我们就得思考以下事项:为了实现这个总体目标,我们需要实现哪些子目标?每个子目标应该运用怎样的技巧来实现?是否需要后备方案?这种设计思路本身没什么大不了的。在日常生活中,该做法随处可见。

不少老师上课的时候不以问题为导向,致使学生没能学到哲学学科中最核心的部分,即作为作者的哲学家是以怎样的方式说服读者的。在这里我将介绍一种最简单、直接的论证思路。

大家都知道,为了支持一个论点,我们通常需要构建一个可靠论证(sound argument)。可靠的论证指的是前提全都为真的有效论证(valid argument)。于是我们可以很自然地把内容规划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给出有效论证;第二部分,说明为什么其中的前提为真。

我们在构思提纲时应把以下两件事作为子目标:第一,给出有效论证;第二,说明前提为真。一般来说,第二个子目标需要进一步的论证才能得到实现,于是我们又可以根据需要来确立下一级子目标……直到有些命题需要借助经验研究或思想实验才能获得支持。这一系列子目标搜寻的过程就是最自然的写作提纲。我建议初学者在论文导论部分的末尾清楚交代这篇论文的主要结构,也就是你要完成的子目标,根据这些子目标进行分节,并在每一节的开头都说明这一节需要完成的目标以及你将如何完成这项目标。


第三步:填充内容

我们还能,或者说还应该继续说些什么呢?首先,你必须确保每一句话都得到清晰的表述。我们至少得检查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否存在有歧义的表述;第二,是否所有专门术语都得到了解释。

此外,在对关键概念或关键想法进行澄清时,我们最好进行适当的举例。通过举例,作者和读者都能对某个说法产生更直观的理解。甚至在举例的过程中,作者可能会发现一些需要处理的问题。毕竟,我们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通常强于处理抽象问题的能力。一些掩藏在抽象表述背后的问题或许会在举例过程中暴露出来。

小结一下,如果觉得无话可写,那么试着多问问自己“我这句话到底想说什么”“我为什么要写这句话”以及“我凭什么能写这句话”,并对相应的问题进行处理。这样一来,你的论证就会得到扩充。同时也要再次强调:别写废话!别写废话!别写废话!无用的表述只会降低论文品质。


第四步:修改论文

大家在写论文时要有这样一个意识:你的论文是拿来给人读的,你得让读者准确地了解你所做的每一步工作。一般来说,论文的第一个读者会是你自己。但问题在于,由于你既是作者又是读者,可能会误认为有些东西已经写清楚了,有些东西已经够有说服力了。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最好也为修改论文设一个“缓冲期”。(Ruth Millikan给我的建议是两周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你可以继续做学术研究,但不要去想和这篇论文相关的问题。两周之后,论文解封,它对你而言会显得陌生。也就是说,这个缓冲期能帮助你更好地扮演读者的角色。这时你要用挑剔的眼光去审视这篇论文,就好像这是你仇人写的一样。尤其是当你读到某些句子或论证,发现很难理解时,一定要标记出来,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因为如果连你自己都读不懂,那么其它读者就更难读懂了。


【本文给出的写作思路类似Martinich, A. P. (2015). Philosophical writing: An introduction. 后者提供了范文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