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献学(第三版)
张三夕 主编,《中国古典文献学(第三版)》,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
导论
文献:文(文章)指的是书面材料,献(贤才)指的是口头材料。
文献学的知识范围:
主干知识:目录学(编排书目)、版本学(文本流传)、校勘学(恢复原貌)
其他知识:辨伪学、辑佚学、标点、注释、翻译、检索、出土文献
中国古典文献学发展概要
(1)先秦两汉
孔子整理六经
秦始皇焚书
刘向《别录》、刘歆《七略》
司马迁《史记》中的文献学工作
郑玄校注群经
(2)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
典籍注释,如王弼《周易注》、裴松之《三国志注》
南朝陆德明《经典释文》
孔颖达《五经正义》
颜师古《汉书注》
刘知几《史通》
石经:开成石经、蜀石经
(3)宋辽金元
综合性类书《太平御览》
史学编纂《资治通鉴》
金石学
郑樵《通志》(记录历代制度)
洪迈《容斋随笔》
王应麟《困学纪闻》
胡三省《资治通鉴注》
(3)明清、近代
《永乐大典》
佛藏道藏
毛晋汲古阁藏书刻书
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惠栋(吴学)、戴震(皖学)、焦循(扬州派)
常州派(阐发微言大义)
《四库全书》
张元济《四部丛刊》
第一章
古典文献的类型
总集:多人作品的合集,如《诗经》
别集:个人作品集,如《陶渊明集》
单行文献:单独印行的某人著作,如《红楼梦》
丛书:按照一定理念编制的大型文献,如《四库全书》
工具书:供查询的文献资料,如《说文解字》
第二章 目录
目录:编次篇名,反映图书情况,指导图书阅读。
目录的结构:(1)书名;(2)叙录(解题、提要);(3)类序(介绍某类图书)
中国古代目录分类:
七分法(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
四分法(经史子集)
目录学的意义:
(1)掌握历代文献的基本情况
(2)了解学术源流演变
(3)有助于文献整理
第三章 版本
纸书的装帧:卷轴装、旋风装、梵夹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
了解图书的装帧,有助于版本鉴别
版本鉴别还涉及了解版式、避讳、字体、序跋、藏印等内容
第四章 校勘
校勘:通过纠正错误,力图恢复文献的原来面目
文献发生错误的类型:讹(错字)、脱(丢字)、衍(增字)、倒(前后颠倒)。
选择校勘资料:
(1)本书的异本
稿本(最初的文字记录)
抄本
拓本
印本
注本
选本
校本
(2)他书的引文
类书的引文
书注的引文
其他古书的引文
(3)其他文献
甲骨文
金石
校勘方法:对校、本校、他校、理校
校勘记的写法(据张舜徽)
一、凡文字有不同者,可注云:“某,一本作某。”(或具体写明版本名称)
二、凡脱一字者,可注云:“某本某下有某字。”
三、凡脱二字以上者,可注云:“某本某下有某某几字。”
四、凡文字明知已误者,可注云:“某当作某。”
五、凡文字不能即定其误者,可注云:“某疑当作某。”
六、凡衍一字者,可注云:“某本无某字。”
七、凡衍二字以上者,可注云:“某本某字下无某某几字。”
八、字倒而可通者,可注云:“某本某某二字互乙。”
九、字倒而不可通者,可注云:“某本作某某。”
十、文句前后倒置者,可注云:“某本某句在某句下。”
上述情况之一,有前后数见者,但于首见时注明“下同”或“下仿此”等字样。
第五章 辨伪
伪书出现的原因:尚古、冒充亡佚书籍、政治斗争、学术相争(如王肃)、伪署作者、好事妄为。
辨伪的意义:确定文献价值、有益古籍整理、编纂史实、理清学术源流
辨伪的方法:考察目录、历史事件、作者生平、文风、引用、思想内容。
第六章 辑佚
辑佚的知识准备:古典文献知识、特定的专业知识、历史文化知识
辑佚基本方法:佚文献的认定、佚文献的搜辑、辑佚的主要资源、辑本文献的整理
第七章 标点
标点,须明词义、专有名词、文献名称、引文、语法、文体、文义、文献自身错误。
第八章 注释 【本章内容,有助于研读经学注疏、解释哲学重要概念】
注释包括
(1)注音
(2)释义:释词(字)、串讲(句)、通释(全篇)
(3)解释语法、修辞
(4)阐释其他文化知识
第九章 检索
《中国丛书综录》
《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
《四部丛刊》电子版
爱如生“中国基本古籍库”
第十章 出土文献
甲骨文、郭店楚简、敦煌文献
重要延伸阅读书籍:
张舜徽,《中国文献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叶德辉,《书林清话》,长沙:岳麓书社,1999年。
陈垣,《校勘学释例》,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
梁启超,《古书真伪及其年代》,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
褚良才 编,《敦煌学简明教程》,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
附记:高国抗等编著的《中国历史文献学》中,在索引方面的重要人物是洪业。此人是福建侯官人。抄录维基百科:“洪业(1893年10月27日-1980年12月22日),字鹿芩,号煨莲(取其英文名William的谐音),福建侯官人,中国历史学家。他的一生对于编纂中国古籍引得、哈佛燕京学社的发展作出不可忽略的贡献。1952年,用英文写的《Tu Fu: China's Greatest Poet》,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迄今为止仍被公认为英语世界中关于杜甫的最重要的著述。……22岁时,洪业自福州鹤龄英华书院毕业。毕业后至次年担任该校教师。1916年,洪业赴美国留学,入俄亥俄卫斯理大学(Ohio Wesleyan University),并于1917年获得文学士学位。1919年,洪业自哥伦比亚大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1920年,他毕业于纽约协和神学院(Union Theological Seminary in New York),获神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