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博弈: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1653-2019年)

约翰·S.戈登 (John S. Gordon),《伟大的博弈: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1653-2019年)》中信出版社,2019年。



◆text00019


>>在随后的工业革命进程中,随着新的商业机会不断涌现,我们会看到这种现象在华尔街不断地重复上演。对未来的瑰丽幻想引发人们盲目地投资于各种新生行业的证券,由此推动股价飞涨。而当公司正式开张进入运营阶段,面对现实的困境时,股价就崩溃了。

>>2023-06-13 21:44:17


>>利特尔和上一代的威廉·杜尔非常不同。杜尔的特长是获取政府内幕消息(或者更精确地说,他的特色是让别人觉得他能够获得政府的内幕消息),而且,杜尔在需要时会毫不犹豫地背叛他的合伙人,利用合伙人的钱为自己谋利。按照今天的标准来看,杜尔是个十足的骗子。

但是,利特尔是个独立经纪人,他没有任何政府关系,也没有长期合伙人。他有着超出旁人的市场判断力,尤其是在市场动荡、前景不明时,能准确预判市场走向,并运作自有资金低买高卖。换句话说,雅各布·利特尔是个投机者,他通过市场的短期波动来获利,而不是对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进行长期投资。

>>2023-06-15 21:07:14


>>虽然1837年的经济萧条影响深远、后果惨重,但值得庆幸的是,那时绝大多数的美国人口还居住在农村,也就是今天经济学家所称的“货币经济” [32] 之外,他们感受不到经济萧条带来的苦痛。他们能够自给自足,直到经济好转。相比之下,那些生活在“货币经济”之中的人,包括工厂的工人和老板、商人以及华尔街的经纪人,遭受的痛苦就要深重得多。

恐慌过后随之而来的经济萧条,导致华尔街的商业活动几近枯竭。

>>2023-06-15 21:23:39


◆text00022


>>丹尼尔·德鲁。他是每个礼拜日都要去教堂的虔诚教徒,而在一周余下的时间里,他则在华尔街玩弄各种卑劣的诡计。他最终在穷困潦倒中死去。

丹尼尔·德鲁于1797年出生在一个贫瘠山区的农场,当时的达切斯县(Dutchess County)南部,距离纽约60英里,大约一天的路程。在穷人家庭中长大的德鲁接受的教育非常少,仅仅会读、写和一些基本的算术。由于他的母亲信奉基督教,她把儿子也教育成了宗教激进主义者 [16] ——那种能忍受地狱般磨难的基督教徒。虽然德鲁一生都深深信奉基督教,并极度虔诚,后来还创办了一个神学院并出资建造过几座教堂,但是他总能把他的宗教信仰同商业行为完全分开。【Drew University】

>>2023-06-15 21:52:22


◆text00025


>>中国有句古话:战争是由银子堆出来的。 [1] 虽然单场战役的胜败取决于战斗时使用的策略、火力、勇气,以及不可或缺的运气,但从长远看,战争的最终胜利几乎总是属于那些能够将国家的财富有效转化为军事实力的一方。

>>2023-06-16 13:15:26


>>1860年12月,联邦政府平均每天的费用支出只有17.2万美元,但是到了1861年的初夏,当战争打响的时候,每天的费用高达100万美元。到1861年年末,这一数字涨到150万美元。1861年12月,北方地区的大部分银行停止用黄金支付债务,几天后,联邦政府也被迫如此。整个国家已经脱离了金本位,华尔街一片恐慌。“国家的根基已经动摇,”林肯说,“我该怎么办?”

>>2023-06-16 13:15:37


>>人们发现,当北方军队取胜时,黄金的价格就下跌,当南方军队取胜时,价格就上升,交易所委员会据此认为黄金的交易行为不够“爱国”,于1862年停止了黄金交易。

>>2023-06-16 13:25:57


>>黄金投机商在投机活动中经常毫无感情地押注北方军失利,他们这一“不爱国”的举动广受抨击和谴责。媒体经常称他们为“李将军 [8] 在华尔街的左路军”,林肯总统则公开表示希望“所有这些罪恶的脑袋都被毙掉”。但是黄金投机商们在这些抨击面前不为所动。对于其中的幸运者和投机高手来说,有太多的钱等着他们去赚。

>>2023-06-16 13:26:07


◆text00028


>>今天,我们可能早已忘记了19世纪中期的美国政府有多么腐败,而且没有什么地方比纽约这个美国人口最稠密也最富裕的州更腐败了。美国当时的政治报酬体制(spoils system)注定了其官僚体系既无能又腐败。同时,政治俱乐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坦慕尼派俱乐部)又垄断了国家的政治机器,确保那些腐败官员赢得选举。

>>2023-06-16 22:53:51


>>南北战争之后,整个政府一片腐败,而从这个腐败时代走出来的商人,如安德鲁·卡内基、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 [9] 和J. P. 摩根,他们也总是把政府看作使市场获得有效监管所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而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手段。他们总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来阻止市场混乱,而不是试图利用这个国家中最容易被收买的机构——政府来解决问题。后来的自由派历史学家 [10] 在谈论到“强盗资本家”时,几乎全部闭口不谈这个事实。

>>2023-06-16 22:54:17


◆text00031


>>南海泡沫(South Sea Bubble)是英国在1720年春天到秋天之间发生的一次经济泡沫(左图),与密西西比泡沫、郁金香泡沫并称欧洲早期的三大经济泡沫,甚至曾担任英国铸币局局长的艾萨克·牛顿(右图)也在这次泡沫中损失了2万英镑(相当于今天的3 000万元人民币),牛顿感慨道:“我能计算出天体运行的轨迹,却难以预料人们的疯狂。”

>>2023-06-17 12:23:17


◆text00037


>>查尔斯·道认为:“股票市场就像温度计一样,会反映股市整体情况的涨落。”但是,怎样读懂这支“温度计”呢?那个时候的绝大多数报纸都已经开始公布股票每天的收市价格了,但是这些价格不能让人们一眼看出市场整体的表现情况。就像华氏温度计和摄氏温度计一样,查尔斯·道的温度计也需要一个标度。于是,他创造了两个平均指数,一个指数是铁路股票指数——那个时代的蓝筹股,另外一个是反映风险相对较大的工业企业股票的平均指数。

>>2023-06-17 21:39:52


>>当时很有影响的一个经纪人亨利·克卢斯[他的回忆录《我在华尔街的50年》(My fifty Years in Wall Street )提供了很多很有价值的历史资料 [13] ]坚定地推行财务报告制度,很快又有许多投资银行家和经纪人也加入他的行列。当纽约证券交易所最终开始要求所有上市公司提交财务报告的时候,上市公司管理层已经别无选择,只有照办了。

但是,由谁来做这个报告呢?公司内部的财务人员毕竟是为公司管理层工作的,很难做到真正的独立。在此背景下,独立会计师的人数迅速增加。

>>2023-06-17 21:42:48


◆text00043


>>在金融市场中,没有比不确定性更令人烦恼的东西了。而同时,金融市场之所以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希望通过它减少不确定性。金融市场可以每天(现在已经可以做到实时)告知投资者其持有证券的真实价值,而期货市场则可以帮助他们锁定利润或者减少风险。

没有什么能比战争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因为战争是人类最不可预测的活动,而大国之间的战争则更加无法把握。因此,所有依靠金融市场谋生的人,对于战争的恐惧,甚至对战争威胁的恐惧,都远远超过其他。讽刺的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有一个由“左派分子”广泛传播的谣言:是“死亡商人” [1] 和“华尔街”(指大公司和它们的大股东)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其分别通过兜售军火和为战争融资谋利。

>>2023-06-18 21:51:14


>>到战争结束时,美国是唯一真正的赢家。俄国国内已经一片混乱,很快共产主义就取得了胜利,奥匈帝国也被肢解。即使是英国和法国,这些名义上的胜利者也已筋疲力尽,它们的人力和物力消耗殆尽,在世界舞台上的强权地位也永远地消失了。但是,美国在人员上所付出的代价仅仅是6万人的伤亡(比美国总人口少得多的英国死亡人数将近100万),而且美国经济比战前要强大得多。欧洲国家对美国政府的欠债达到了100亿美元之巨,除此以外,很多美国人还握有欧洲国家的债券。

>>2023-06-18 22:10:26


>>1920年,华尔街大爆炸之后的景象。在这次爆炸中,有30多人死亡。如果再晚几分钟爆炸,可能有数百人死亡。制造这次爆炸的罪犯始终没抓到。

>>2023-06-18 22:13:03


◆text00046


>>人类社会有一条铁律:在没有外来压力时,任何组织的发展都会朝着有利于该组织精英的方向演进。这条规律既适用于薪酬丰厚的公司管理层,也适用于被领袖人物控制的工会,既适用于美国国会,也适用于好莱坞。

>>2023-06-18 22:17:28


>>假如杜兰特没有在1920年的熊市中为通用汽车的股价下跌做螳臂当车似的努力,他很快就会成为全世界最富有的10个人之一,到了1926年,通用汽车的股票已经涨到每股210美元。可是,当初杜兰特的确感到他对投资者们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并按照他认为是最好的方式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其结果是:这位创建了这个星球上最大实业公司的人——今天的通用汽车公司年销售额超过了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最后只能靠经营一个保龄球馆度过自己的余生。

>>2023-06-18 22:43:00


>>信用卡起源于1915年的美国。最早发行信用卡的并非银行,而是一些百货商店、餐饮、娱乐和汽油公司。这些公司给顾客一种金属徽章样式的信用筹码,供顾客赊购商品。

>>2023-06-18 22:47:54


>>在一个股价不断飙升的股市中,天上掉馅饼的事情随处可见。只需支付10%的保证金,余额由经纪人垫支,这种投资方式也是快速致富的捷径。例如,每股100美元的股票,如果以保证金的形式购买,只需要支付10%,也就是10美元。当你以每股120美元的价格卖出,获得的利润是20美元,利润率是200%,但是如果你支付全额购买的话,利润率只有20%。与此同时,华尔街的很多上市公司本身也是高度杠杆化的 [12] ,只要公司的利润不断增加,超过当前债务的利息,每股收益就会以飞快的速度增加,这会进一步刺激投资者对这只股票的热情。但是如果经济开始下滑,很多这样高度杠杆化的公司就会很快破产。

>>2023-06-18 22:49:27


>>所有的经济繁荣,不管它曾如何辉煌,都会逐渐衰退并结束。到1928年,美国经济体内潜伏的经济危机开始显现。在这个时点,华尔街开始与实体经济严重脱节,尽管股市运行有自己的规律,但不管怎样,它也必须是实体经济的一个映射——1929年的股市灾难终于开场了。

>>2023-06-18 22:50:35


◆text00049


>>庞氏骗局(Ponzi Scheme)是人类历史上最常见的金融欺诈,几乎遍布五大洲,层出不穷。这种骗局得名于意大利裔美国人查尔斯·庞齐在1920年的欺诈行为,其主要特点是用新投资者的资金作为投资回报付给老客户,以维系“投资不败”的谎言。

>>2023-06-19 14:09:37


◆text00052


>>1928年年底,当一路飙升的股市和实体经济开始脱节时,美里尔是最早感觉到大难将至的人之一。他的直觉来得太超前了,以至他一直在怀疑自己的这种直觉,甚至担心自己是不是心理有问题,并为此去看了心理医生(“一战”后,心理治疗已成为富人圈里非常流行的一种时尚)。但经过几次谈话后,美里尔和他的心理医生都坚信,他十分清醒。于是,心理医生中止了对美里尔的治疗,并和他的“病人”一起开始抛售手里的股票。到了1929年秋天 [2] ,美里尔和大多数经纪人一样,差不多完全撤离了股市,但美里尔与他们都不同的是,他早在这一年3月就开始并一直建议他的客户撤资离场。

>>2023-06-19 14:18:12


>>由于客户经理的收入主要来自客户买卖证券所缴纳的佣金,所以他们有极强的动机去鼓动客户频繁交易,不论这些交易是不是符合客户的最大利益。尽管很多客户经理诚实守信,工作也很努力,而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毕竟他们中很多人是因为是某人的姐夫或妹夫才得以在证券行业谋得差事,所以他们对于“投资研究”的理解,就是将华尔街这个永不停息的谣言工厂制造出来的最新小道消息和炒股“秘诀”二次传播给他们的客户。

美里尔彻底改变了这一切。他严格培训客户经理——这些人现在被称作注册代理人(registered representative),让他们掌握经纪业务的基本知识,并在他们刚开始工作时就给他们支付固定工资,而不是让他们完全靠佣金过活。从1948年开始,美里尔推出了大量广告,重点宣传他的这些股票推销员所接受的严格训练和他们所拥有的专业知识。他也认识到,对他的新客户来说,最大的障碍就是他们往往只知道证券的买进卖出,而对华尔街的运作方式一无所知。因此,在他的广告宣传里,美里尔还提供一些基本的知识,告诉人们如何对股票和债券进行投资,其风险和潜在的回报是什么,等等。

>>2023-06-19 14:20:09


>>另一个帮助扩展经纪业务客户群的华尔街人是本杰明·格雷厄姆,他生于1894年,原名本杰明·格罗斯鲍姆(格罗斯鲍姆家族在1917年更名为格雷厄姆。当时,美国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个德语发音的名字在美国很不受人欢迎)。格雷厄姆的父亲是一个瓷器和小古董的进口商人,他从被俄国占领的波兰移民到伦敦,他的祖父曾经是华沙著名的大拉比。 [4] 当本杰明1岁的时候,他的家庭移民到纽约,继续从事瓷器进口生意。

父亲去世时,格雷厄姆年仅9岁,他的母亲一个人艰难地将孩子们抚养长大。格雷厄姆一直是一个特别优秀的学生,曾经就读于布鲁克林区男子高中——纽约最好的高中之一,接着他考入哥伦比亚大学。数学一直是他的强项,他同时还会不下6种语言,包括拉丁文和希腊语。

毕业后,他获得一份哥伦比亚大学的教职,却对华尔街上的那些数字心向神往,尤其沉迷于研究政府发布的统计数据和华尔街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他很快认识到,这些信息对投资决策是极为有用的,简直就像一座金山。这个现在看来显而易见的事实,正是本杰明·格雷厄姆的不朽贡献。他开创了一个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被正式命名的领域——证券分析。

>>2023-06-19 14:22:12


>>这两次投资运作充分展示了格雷厄姆娴熟的投资技巧,那就是找到价值被低估的公司股票,并投资该股票,然后等待市场醒悟过来。他特别强调公司运营资本和现金在评估公司价值中的重要性,然后才是厂房和设备等固定资产,他还提醒大家要注重商誉等无形资产。格雷厄姆认为,在评估一家公司的价值时,最重要的是计算出其净流动资产,也就是说,公司所拥有的现金和其他可以迅速变现的资产加起来,减去公司所有的流动负债,如果得到的数字很高,那么这家公司的价值就有很好的安全保障,下跌的风险有限,而上升的空间很大。当然,要进行这种投资,另一样必不可少的东西就是耐心——这是一种在华尔街极为少见的美德。在华尔街,往往本季度末似乎就已是时间的尽头了。

>>2023-06-19 14:23:54


>>20世纪30年代,通用汽车总裁威尔逊主张工人用养老金来购买股票,当时美国有人反对:“这样工人不就会成为资本家了吗?”威尔逊回答说:“正应该如此。”1929年,美国拥有股票的人只占2%;而今天,已经有超过50%的美国人拥有股票。《伟大的博弈》的作者戈登先生说,在过去100年里,美国社会发生的最深刻的社会变化是:更多的人成了“资本家”。

马克思曾深刻地指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是社会化大生产和极少数人占有生产资料的矛盾。进入20世纪后,很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试图用两条途径调节其内部矛盾:一是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即通过向富人征收高额税赋,通过对社会分配的再调节来缓解贫富分化。二是通过资本市场的发展,使得工人也持有公司的股票或期权,并以此缓解了劳资双方的矛盾。

>>2023-06-19 14:27:42


◆text00055


>>纳斯达克的上市条件相对宽松,这与其脱胎于柜台交易市场有关,但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纳斯达克清醒地认识到新兴企业具有与传统企业截然不同的特点。降低上市门槛、鼓励和扶植新兴技术企业上市,是纳斯达克的鲜明特点,也是其成功的根本所在。

>>2023-06-19 20:24:02


◆text00058


>>但是,到了1987年,投资者已经学会分散投资,他们将更大比例的财富投资于证券以外的资产,特别是房地产,因此尽管市场崩盘令人痛心,但还不至于让他们彻底破产。

>>2023-06-19 20:49:51


>>互联网也被证明是一块为无数快速致富的梦想提供了沃土,就像20世纪20年代大家口口相传的各种秘诀一样,互联网也提供了无数投资论坛供在线投资者讨论股票和交换投资心得。随着20世纪90年代风险投资在硅谷逐渐升温,纳斯达克指数也受一级市场热度传导,开启了一轮历史性的暴涨,造就了互联网泡沫。

>>2023-06-19 21:50:28


>>在20世纪90年代晚期,与20世纪20年代类似的“过热”开始出现,很多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变化受到与该公司的商业前景毫不相关或者关联很小的因素的影响。例如,当Ticketmaster(一家提供网上售票服务的公司,股票代码为TMCS)在上市第一天,股价就上涨了300%,这时一家与它毫不相关的提供物业管理的公司Temco Service,因其股票代码TMCO与TMCS相似,股价也不可思议地上涨了150%。

其实,这个道理是再简单不过的了,互联网本来就是个传染跟风情绪的最好系统,那么由谁来监管这种正在出现的新交易方式呢?答案是,还没有人。就像20年前密特朗所发现的那样,市场正在彻底地全球化和一体化 [6] 。华尔街已经超越国界,其影响力也超越了国界,而监管大体上却只能止步于各国的边境之内。

>>2023-06-19 21:51:30


◆text00061


>>2000年早春时节,20世纪90年代华尔街的大牛市终于落下帷幕。正如历史上所有其他的泡沫一样,由于网络股股价异乎寻常的上涨而产生的泡沫也不可避免地破灭了。这些股价的上涨完全建立在人们对网络公司未来盈利的期望之上,而没有太多现实的根据。

>>2023-06-19 21:57:12


>>“9·11”恐怖袭击事件加深了美国经济衰退的程度,也延长了衰退的时间,重新开盘的股市直线下落。在2002年,纳斯达克指数一度下跌到1 300点的低点,与最高点相比跌幅达74%。标准普尔指数也下跌了52%。

>>2023-06-19 21:58:24


>>微处理器,发明于20世纪60年代并于1972年面市,是一项史无前例的重大技术。在过去的40年里,世界为之焕然一新。人类历史上,信息第一次可以由人之外的其他主体处理、存储和调取。信息处理的成本也大大降低:20世纪50年代需要支付1 000美元才能获得的运算能力,今天只需要花费不到1美分;今天一般中产阶级家庭的10岁孩子在书桌上所获得的计算能力,是1970年美国国防部都负担不起的。

>>2023-06-19 22:00:07


>>对许多人,包括对华尔街的投资者而言,网络作为销售工具和信息传递工具的商业潜力是显而易见的。但就像林登伯格驾驶飞机飞越大西洋后的航空股票一样,此时互联网的商业价值还只是理论上的,并不真实。

>>2023-06-19 22:03:00


>>尽管亚马逊不可能在微处理器和互联网之前就出现,但它从某种角度来说仍然是一门传统的生意。亚马逊和一百多年前的百货商店一样都出售实体货品。而谷歌,另一个互联网时代的传奇,其大部分盈利则来自广告。同样,这与20世纪初的报纸的盈利模式没有什么差别。但承载广告的媒介摇身一变,成了搜索引擎,而这绝对是新兴事物。

>>2023-06-19 22:05:29


>>在美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背后是其强大的资本市场的推动力。

>>2023-06-19 22:07:37


>>1997年,斯坦福大学的两个研究生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开发出一个新的搜索引擎。当时人们使用的搜索引擎基本上是根据所搜词组在互联网上出现的次数为网站排序的。

布林和佩奇想出来一个不同的点子。他们注意到衡量学术论文重要性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是看该论文被其他论文引用的次数。他们把同样的原则应用到新生的互联网中,并创建了一个搜索引擎,根据其他网站链接到某一网页的次数对其进行排序。1997年9月,布林和佩奇注册了域名google.com,并在一年之后创办了谷歌公司。

>>2023-06-19 22:08:45


>>在成千上万家互联网公司中,有许多都只是靠一份商业计划书就上市了,随即又迅速破产。而无数投资者,昙花一现般地实现了纸面富贵,却也迅速从百万富翁回到了原点。

自400多年前荷兰郁金香泡沫以来,类似的泡沫已经在金融市场中上演过多次。只要人性如故,只要华尔街上有贪婪和恐慌两种情绪的存在和转换,我们没有理由相信这种泡沫不会再次发生。

>>2023-06-19 22:10:13


>>第一座冰山是投资银行的过度投机和高杠杆。随着监管的放松和竞争白热化,投行开始大量从事次贷市场和复杂产品的投资,悄然成为变相的对冲基金,为了追逐高利润而无视随之而来的高风险,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第二座冰山是美国金融市场的高度自由化及与监管的博弈。金融危机前,美国金融市场衍生品泛滥,结构化产品日益复杂,监管趋于宽松,华尔街一向被称为全世界最自由的金融市场,所谓“阳光下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证券化”,带来了华尔街巨大的繁荣,同时也孕育了巨大的风险。

第三座冰山是美国信用体系的失灵和过于廉价的信用。本应代表投资者利益并保持中立的评级机构,却被利益过度驱动,客观上助推了金融危机的发生;而在美国经济和股市一片繁荣的背景下,任何人都可以轻易获取信贷,信用审批形同虚设,这也为危机埋下祸端。

>>2023-06-19 22:19:06


>>银行忽视了又一经济学铁定律:现行趋势不可能永远持续,风险必定永远与回报相匹配。

>>2023-06-19 22:20:44


◆text00064


>>奥巴马政府在其任内的8年间极大地增加了公司监管方面的负担。这对股价来说自然是利空。这些监管规定不仅大大加重了企业向监管机构报送各种文件的负担,而且限制了企业获取利益的业务来源和方法。

>>2023-06-19 22:38:49


>>奥巴马政府还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非常亲劳工。奥巴马对劳工部和国家劳动关系委员会的任命都强烈倾向于劳工,并倾向于从有利于劳工的角度对法律进行阐释。这当然增大了企业提高利润的难度。特朗普政府在劳资关系方面则表现出更有利于商业发展的倾向。

>>2023-06-19 22:39:06


>>尽管有数不清的海难,人类依然扬帆出海。同样的道理,尽管有无数次金融危机,人们依然会进入这个市场,辛勤地低买高卖,怀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将手里的资金投入股市,去参与这场伟大的博弈。这和人们去探险——去看看地平线以外的未知世界,是一个道理,它们都是我们人性无法分割的一部分。事实上,在资本市场上博弈和到未知世界去探险都源于我们人类的同一种冲动,因为市场的边界就是充满未知的未来。

>>2023-06-19 22: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