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方枘欲内圜凿,其能入乎:梁惠王称孟子为 “叟” 的情感史解读
陆思麟,杨金川. “持方枘欲内圜凿,其能入乎”—— 梁惠王称孟子为 “叟” 的情感史解读 [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5, 40 (7): 23-34. 本文“情感史”这个角度值得关注。情感史关注“情感与社会结构、文化制度及政治权力间的互动机制。” AI: 一段话总结 本文以 情感史视角 重审《孟子・梁惠王章句上》中梁惠王称孟子为 “叟” 的语义与情感意涵,反驳传统赵岐 “犹父也” 的 “尊称” 说,指出 “叟” 本义为 “搜查”(据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后引申为中性年长者称谓,其情感色彩需结合语境判断;通过考证孟子见梁惠王时 年龄(约 52-65 岁,符合 “叟” 的年龄适用范畴) 、对比《孟子》《史记》文本(如《史记》载梁惠王 “卑礼厚币” 招贤却未给孟子特殊礼遇)、分析梁惠王对孟子与淳于髡(称 “先生”)、驺衍(“郊迎执宾主之礼”)的 礼遇差异 ,揭示梁惠王态度的 冷淡与功利 ;进一步结合战国 “富国强兵” 的政治背景、梁惠王屡败后的焦虑心理(“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孟子对 “仁政” 的坚守与驺衍 “变通” 策略的对比,阐释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 “ 持方枘欲内圜凿 ” 之喻所体现的战国功利政治与理想主义人格的深层情感张力,最终指出 “叟” 是二者情感断裂的修辞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