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研究》2023年第7期

 伍晓明,略论“羞恶之心”

[摘要]孟子说羞恶之心是义之端。如果义就是在涉及他人时做应该做的事,问题就成为,什么才是应该的,谁来决定这一应该,如何决定这一应该。孟子认为,是由自己来决定这一应该,因为我从内心里就知道什么是应该的。此心即孟子所谓“羞恶之心”。羞恶之心可以通过人如何开始掩埋自己死去父母的一个虚构场景来具体分析。为此首先需要分析羞、愧、耻等关键概念的意义以及它们的联系方式。在这些准备性的分析之后,丧葬的起源将被显示为是伦理的,而非自然的或血缘的。因此,孟子在关于丧葬如何开始的虚构中与他的良知良能说矛盾。义源于人的羞恶之心,而羞恶之心只在我面对他人之时涌现。羞恶之心推动我在面对他人之时要对得起和对得住他人。然而,如何对得起和对得住却还没有先天的道理,没有给定的规范,因此自己才必须作出决定,而支配决定的唯一因素就是自己所面对的他人本身。【有他者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