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emplarist Moral Theory

Linda Zagzebski, Exemplarist Moral Theo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7.


Mark H Opwood书评

本书第二章讨论admiration概念(羡慕有时会引发ressentiment),第三章讨论exemplar概念。四至七章则建构作为道德理论的榜眼主义exemplarism。最后一章则讨论元伦理学上的榜样主义的语言问题。

书评者认为,作者企图把admiration置为其整个道德理论的基础,有点勉强。因为,有时admiration,羡慕的东西,并不是好东西,也不是对道德而言必然的东西(如成功)。


Robert C. Roberts书评

作者道德理论的源头是基于反思的羡慕admiration on reflection——这是我们确认榜样的方法。因此,得出一系列观点:

德性就是我们所羡慕的榜样的特点。

善的目的就是榜样所带来的事态。

对的行为就是榜样在某环境下基于某种理由做出的。

可欲的生活(值得过的生活)就是榜样所欲求的生活。

道德教育就是模仿榜样。

对于道德选择来说,情感比道德推理更基础。

理智德性和道德德性一样是可羡慕的。

书评者指出,作者的理论是基于直接指称理论The theory of direct reference(the Putnam-Kripke theory)。例如,什么是水?水不意味着H2O,而是 the meaning of "water" is whatever is like this (pointing to a water sample). 我们是在语言共同体中,通过日常生活,来指称水的。作者Linda把这个理论运用到道德-语言共同体,那么,那些道德词汇,如德性,首先就意味着指称exemp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