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之乐与真理之本质——论海德格尔解《 庄子》“濠上观鱼”

张柯. (2022). 鱼之乐与真理之本质——论海德格尔解《 庄子》“濠上观鱼”. 哲学研究, 2, 97-108.


本文探究的一个问题:海德格尔引用鱼之乐来解释他的真理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海的《论真理之本质》标志着他思想的一个转向,即“从存在领会(Seinsverständnis)向存在历事(Seinsgeschehnis)的转向”

存在领会(Seinsverständnis):线性之思,侧重“人与存在之关联“,由“此在”对存在论进行一种奠基,目的是使之发生解构,使人与存在都返归到一种作为源始基础的本源关联亦即“人与存在之关联”中去。

存在历事(Seinsgeschehnis):境域之思,侧重“存在与人之关联”,亦即“存在历史”(Seinsgeschichte),不再以“此在之奠基”为出发点,而是从存在的“自行置送/自行退隐”的一体性而来重新追问存在与人之关联。


海《论真理之本质》的主旨就是要论证:从存在领会转向存在历事,但不是以后者取消前者,而是以后者成全前者、重新澄清前者的意义。

《庄子》的鱼之乐:惠子的立场顶多是存在领会之维度,而庄子的立场则是存在历事之维度,而且这场争辩的结论是,应从前一维度转向后一维度,并以后一维度重取和成全前一维度。通过这种意义上的“转向”,前一维度中的一些原来看似无解只能听任其被心理学和形式逻辑所撕扯的问题,如“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问题,也就在“请循其本”之际,在后一维度对前一维度的成全和重释中,得到了真正解答。


作品所生发的景象并不仅仅取决于作者,而是也要归功于对作品作出历史性“保存”的保存者。一旦保存者从本己经验而来把作品移置到域化之切近中,作品就会获得一种生成中的真实,其长期在现成性中被掩蔽的消息就可获得空前释放,在“旦暮遇之”之际成为对沉思的无尽激励。在此意义上,海德格尔解读“鱼之乐”以阐发《论真理之本质》的举措,就绝不是单纯外在的比较和简单比附,而是在对本己思想道路之必然性的坚持中向思想之实事亦即思想之可能性的开放,并且通过这种开放而突入一个在“历史性切近”中进行本质对话的领域:真理之本质是“本质”之真理,即存在之真理,亦即存在历事,亦即敞显(Lichtung),而“通过‘敞显’之思并通过对敞显之特性的充分标示,我们得以进入一个领域,该领域也许能够把转变了的欧洲思想带入一种与东亚‘思想’的卓有成效的争辩之中。”(海德格尔,2018年c,第829页)